孙志刚是一个善于抓机会的人,也正是得益于这种嗅觉,他在不显山露水的平台一次次获得出彩机会,引起他人的关注,从而给自己的仕途带来不断升迁的机会。
1996年8月,时任武汉市副市长的孙志刚,结束为期一年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从北京刚刚返回武汉便被直接任命为湖北宜昌市市长,两年多后又接任宜昌市委书记,直到2022年8月升任省委常委。孙志刚在宜昌市任职整整6年的时间,其间还有半年的时间书记、市长双职一肩挑。
这6年时间,有一个比较大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备受世界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始建设,三峡工程就位于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从1994年开工到2008年建成,前后历经12年,孙志刚在宜昌任职的6年时间,正是三峡最为关键的6年。
编辑
搜图
名不见经传的宜昌市,这个在湖北省内都不怎么起眼的城市,一下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而且关注度持续的时间还很长。作为宜昌市的一把手,孙志刚自然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更高级别的人物,这也给他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绝佳机会。
彼时的孙志刚,刚刚四十岁出头,既有博士身份的加持,又是彼时湖北最年轻的地市领导,很容易引起组织的注意。相信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多人就注意到了这个年轻的地市“一把手”。
在宜昌主政期间,孙志刚还顺便在武汉大学拿了个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个博士学位含金量到底几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孙志刚的导师,却是大名鼎鼎的董辅礽,董老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是拿过孙治方经济学奖的大咖,有“一代经济大师”之称,这种师生关系,为孙志刚增色不少。
孙志刚在宜昌任职的时候,曾首创“优选闭合贷款法”,化解了当时企业和银行之间的“银企矛盾”。这种做法,在当年还曾引起上层领导的肯定。这也是孙志刚从学者转向仕途之后,第一次大放异彩。
48岁那一年,孙志刚更进一步,晋升为副部级,一时风光无两。
编辑
搜图
2006年9月,孙志刚离开工作和生活多年的湖北,来到400公里之外的合肥,出任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安徽一站,也成为孙志刚仕途发迹的一个重要节点。
任职期间,医疗卫生是孙志刚分管的一个领域。在任职的第3年,国家发文着手进行“医改”,由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统筹推进,作为分管领导,孙志刚顺理成章成为安徽省医改领导小组的负责人,由他统领主抓全省的“医改”工作。
安徽医改,在全国推进相对较早,为了解决看病贵、吃药贵的问题,安徽采取“零差价”的方式,由财政资金对医院的经营开支予以兜底,从而实现“收支两条线”。同时,医院对医生的绩效考核和奖金核算,也改为与取得的财政补助经费相挂钩。
安徽的这种做法,再次得到了上层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作为主抓这项工作的孙志刚,自然受到更多的关注,在2010年举办的全国医改工作交流会上,孙志刚代表安徽介绍了“医改”的做法,“安徽经验”也因此成为争相参观学习的榜样。
不过,在孙志刚调离安徽之后,这个做法开始销声匿迹。
编辑
搜图
值得注意的是,孙志刚担任安徽省副省长时,省长是2007年由福建调入安徽的王三运。
孙志刚和王三运的交集颇有意思,王三运早年仕途起于贵州,曾先后担任过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的市委书记,后升任贵州省委副书记,2001年调出贵州赴四川任职。孙志刚和王三运共事3年,2010年左右二人又先后调离安徽。
后来,王三运担任了甘肃省委书记,再后来,他在2017年7月被查落马。
2010年12月,得益于医改上的声名,孙志刚调入北京,出任发改委副主任,同时担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并且一任五年。此间,他还被明确为正部长级。
2015年,已经61岁的孙志刚,再次获得重用。顺西南而下,来到王三运的仕途始发站贵州,先后出任省长和省委书记,直到2020年11月卸任。6年之后,同样是在7月,孙志刚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