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就是待宰的羔羊!河南,一男子岳父确诊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期间,医生给开了一盒3800元的药,开完后却不让病人服用,说要等他的指令,他让吃再吃。一直到出院,他还不让吃,让家属先带回家,回家以后,家属打电话问他,他还说要等,结果病人去世,那盒天价药还是原封未动。
(内容来自:河南民生频道)
岳父躺在床上,艰难的抬起手臂,王军赶忙上前,轻声问道:“爸,您放心,我会好好对待小芳和孩子,您放心吧。”
话音刚落,岳父的手瞬间落下,再也没有了痛苦的煎熬。
王军的媳妇小芳嚎啕大哭,她扑在父亲身上不愿离开。
王军为岳父办完了后事,他收拾岳父的房间,开始整理岳父的遗物。
那盒天价的药品,原封未动的搁置在抽屉里。
原来,岳父在不久之前全身疼痛,到医院一查,确诊了全身性骨髓瘤。
王军急忙安排岳父住进了医院,开始各种治疗。
岳父对待王军,好似亲生骨肉,从没把他当做是外人来看。
王军因此也十分孝顺,全力以赴的为岳父治病。
一场病下来掏空了家底,可是岳父的病情越发的严重。
主治医生姓吴,他给老人开了许多的药品,其中有一个药品是来那度胺胶囊,规格25ml*21粒/盒。
这个药的用法是每天1粒,每日1次,
可是奇怪的是,吴医生说先不要吃,等他通知再吃。
王军当时没有多问,这盒药3800元,都快抵得上他一个月工资。
王军把这盒昂贵的药品当做宝贝收了起来,期间他问过多次,吴医生都让他等,可是一直以来,医生也没安排让开始服用。
一月后,老人出院回家,王军又向吴医生问起了这盒药啥时候吃。
吴医生却说,你先拿着,还是不说啥时候吃。
无奈之下,王军把药装好,随着老人带回了家里。
到家里以后,王军又打了电话,问这个药啥时候吃?吴医生还是说让再等等。
结果这一等,就等到了岳父去世,这盒药依旧还没拆封。
这么贵的药品开了却不让病人服用,那是开出来干啥呢?
王军不由的多想,难道说这药压根就不是用来吃的,难道是为了赚病人的钱吗?吃回扣吗?
一盒药3800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大钱,全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也花不了这么多。
何况岳父这一场病,早已经把家底掏空,多年的积蓄都送进了医院里。
王军找来了媒体,要找这位医生问个明白,老人都已经去世,这盒药你还让谁吃?
王军和记者到了医院,遭到吴医生的嫌弃,他先是把记者推到一旁,又想推倒记者的摄像器材,试图阻止记者的拍摄。
他面对记者的提问,十分不耐烦:“你们别录行不?你们经过我允许了吗?”
记者只管问到:“这个药是啥情况,咱们就说一下。”
医生顿时就急了:“你要这样问,这个问题我没法给你解决。”
王军气的大声说道:“出院的时候后我问你了,你说先拿着。我岳父在这里住院时你开的,开了一个多月了都不让吃。”
谁知吴医生反问王军:“你啥意思?”
另一个医生拉着吴医生进了医生值班室,把门反锁。
记者找到了院方,迫于压力,吴医生接受了采访。
他解释说,最初病人是需要用这个药的,但开出药后发现病人可能耐受不了。
记者就问他:“为啥在开药之前,就没先去检查一下,看患者的身体是否适应这个胶囊?”
吴医生说:“王军到门诊去找我的时候,我就把药先开出来了,这也不算为过吧?”
记者追问:“您是怎么认为他当时适用这个药,是检查了他的身体吗?”
“对呀。”医生回答。
记者紧追不舍:“那第二天他的身体就不适应了吗?”
他回答道:“对啊,一晚上,别说是几个小时就可能就不一样了。”
记者告诉他说,老人已经去世了,这盒药一直没用上。
这盒药这么贵,前期治疗已把家里掏空,家属不但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承受生活的压力。
那么问题来了,这盒药搁到他们手里咋办?
最终迫于压力,医院把这盒一分不少的给退了。
但是,如果没有媒体的帮助,报道,曝光,医院会给退吗?
那么,这件事在法律上是怎么认定的呢?
1,吴医生给王军的岳父开了天价药品,却一直不让服用。
《医师法》第二十二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医生在开具药物时,应确保药物的使用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疗规范,且药物需为经批准使用的。
医生在开具高价药物后却长期未让患者使用,违反了上述规定。
2,王军多次询问吴医生药品啥时候可以服用,他都让继续等待,一直到病人去世也没让服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患者作为消费者,有权了解所购买药物的真实情况,包括使用时机、方法等。
医生未及时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药物的使用情况,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
医院最终给王军退了这盒药,那么既然用不上,不让吃,为啥还要开药?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文中皆为化名
抢红包
医院虽然退了 但是记者就能白忙活半天吗?
一只拿拿
强烈呼吁免费医疗吧
东西南北的东 回复 08-17 17:09
连美帝都没完成,要是成了那些大爷大妈不得把医院住满呀
天爷
胡扯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