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突然收到无锡一位单亲妈妈的求助信,信上署名为“吴启瑞”,毛主席对这个名字没有丝毫印象,但在拆开信件后,里面的一个名字让他陷入了沉思。 吴启瑞的公公王立庵,是毛主席在师范学校时候的数学老师。 当时,毛主席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国文上,对数学经常“不屑一顾”,不仅经常在数学课上看国文书,还时不时缺课,导致出现严重的偏科,国文成绩一流,数学成绩则是倒数第一。 (参考信源:中国新闻网——《毛泽东两次回信并接济无锡一位8个孩子单身妈妈》) 王立庵见状忧心不已,但他没有对毛主席公开批评,而是私下约毛主席深入交流了一番。而哪怕时隔几十年,毛主席依旧对1914年王立庵和自己的谈话内容记忆犹新。 当时王立庵语重心长地询问毛主席:“润之,我发现你学习的方向都偏重于文史哲方面,其他学科难道都不重要了吗?” 毛主席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非常坦诚地说出了内心的想法:“先生,我觉得当今的中国国民麻木,要想振兴国家,首先得改良人心,文史哲就是改造国民的重要思想武器,所以其他学科相对来说作用不大。” 王立庵顿时意识到这个学生并非凡俗之辈,不由得心生佩服,于是继续耐心劝说: “润之,你的想法有道理但片面了一些,现在已经进入20世纪了,各西方国家包括日本都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都进入了科学时代。我们国家为什么落后,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科学知识太少,导致生产力和国力落后呀!” 这番话让毛主席的思维得到了开拓,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于是谢过王立庵,开始花费功夫补习自己的数理化知识。王立庵十分欣慰,经常邀请毛主席来自己家中补课,尽其所能提供帮助。 而王立庵给予毛主席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帮助,1915年因为驱张运动,校长张干决定开除以毛主席为首的17位学生时,王立庵就曾公开为毛主席说话,最终迫使张干收回成命,将开除改为记大过。 1920年毛主席办书社缺钱时,王立庵也为他集资了500元以作支持。尽管后来毛主席参加革命后,与所有故旧基本都断了联系,王立庵也经常惦记和牵挂毛主席的安危。 只可惜王立庵在1926年时便与世长辞,王立庵的儿子王人路也因为宣传进步思想,遭到反动派迫害,导致贫困交加。 最终在1948年撒手人寰,只留下王人路的妻子吴启瑞一个人拉扯八个孩子艰难度日。 王人路想到妻子一个人照顾八个孩子太过艰难,于是在临终前特意交代吴启瑞,如果以后生活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就去找毛主席,毛主席是王立庵的学生,也是王人路昔日的好兄弟。 直到这时,吴启瑞才得知丈夫一家居然和毛主席关系匪浅,但他们只是平民百姓,实在不好攀附毛主席这样的大官。 于是王人路去世后,吴启瑞一直都在想办法自力更生,尽可能不麻烦他人。 然而八个孩子的负担实在太重,吴启瑞本就只是一个小学老师,薪水十分微薄,一家人的生活很快就陷入困顿。 到了1950年时,7个孩子的日常温饱和上学都成了难题,吴启瑞实在是别无他法。 想起丈夫临终前的嘱咐,吴启瑞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毛主席写了封信。 让吴启瑞喜出望外的是,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毛主席,不仅看了她一个贫民百姓的信,还非常重视地给吴启瑞亲笔写了回信。 在毛主席的亲自批示下,吴启瑞孩子们的就学问题,和他们一家子的生活困难都得到了解决。 之后数十年间,毛主席一直对吴启瑞一家照顾有加,只为回馈当初王立庵老师的恩情,以及和王人路的兄弟情谊,所谓知恩图报就是这样的吧!
1950年,毛主席突然收到无锡一位单亲妈妈的求助信,信上署名为“吴启瑞”,毛主席
云孜聊过去
2024-08-13 22:41:53
0
阅读: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