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聂荣臻老家来信,说他父母的墓碑坏了,社里的意思是出钱帮他修一修。聂荣臻看到信封后,皱了皱眉头,提笔回:墓碑可有可无,但修墓碑的钱不可以让社里掏。 聂荣臻一生廉洁自律,半分也不肯占公家的便宜。毛主席已经是很俭朴的人了,但他都要称聂荣臻一声“厚道人”。 1919年,聂荣臻决定远赴欧洲勤工俭学,他将这个想法告诉母亲后,母亲沉默后问道:“什么时候回来啊?” 聂荣臻不确定:“三年,或许五年”。 (参考信源:红岩春秋2024-07-20——《聂荣臻廉洁自律二三事》) 看着母亲忧愁的面容,聂荣臻狠心离开,他将自己的抱负全部写在信封里,给了父母,相信他们能理解自己的决定。 前往法国留学的时候,聂荣臻经过了35天的航行,途中经过很多东南亚的港口,这些港口喧闹繁华,可更多的是衣衫褴褛的穷人。 这些国家国家共同的特点是:都是英国的殖民地。 这也让聂荣臻意识到,哪里有帝国殖民,哪里就有逃脱不了的贫穷。 中国如今的处境,比这些国家好不到哪里去,但聂荣臻和许许多多的革命青年一样,就算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让中国独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看到人民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意识到他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他们必须以身作则,将心思全部花在发展国家上。 聂荣臻对孩子、手下的教导一向严厉,不允许他们以权谋私、搞特殊化、人情化...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严苛。 在三年灾害期间,聂荣臻因为发愁原子弹的研究员们,缺少营养,结果自己给愁病了。 其他几个军区司令得知后,从各地筹集了很多物资送到聂荣臻这里,聂荣臻将这些东西全部送到了一向研究处,而且为了防止东西落实到科学家手中,特别嘱咐一定要一一核查。 那时候他自己也生病了,却没给自己留一点。 他关心钱学森营养跟不上,特地给钱学森留了一大块猪肉,自己连一个鸡汤也不舍得喝。 1966年时,副司令员张贻祥看他劳累,做主给熬了一锅鸡汤,结果还被他训斥了,鸡汤也不喝。当时也距离三年灾害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他还是不肯“享受”一点。 不仅如此,妻子、孩子也不能使用他的专车,就算刮风下雪也不行。 除了这些,他也不接受别人的“示好”。 聂荣臻是一个很孝顺的人,但是1933、1935年父母相继离世,彼时的他还在长征路上,无法尽孝成了他的终身遗憾。 1961年,老家公社给聂荣臻写信,说他父母的石碑年久失修,公社决定给石碑维修,但是石碑上聂荣臻的题字,还需要他寄过来一副。 聂荣臻当即回信,公社的关心令他十分感动,但是费用不能让公社出。公社则回,这都是为了报答他为国家做的贡献。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一般人就答应了,但聂荣臻在回信时直接把钱放到了信封里,坚决不占公社的便宜。 聂荣臻以身作则,为家人、其他干部做了一个好的榜样。国家正是有无数像聂荣臻一样无私奉献的干部,才能在建立的短短几十年间,追上了西方近百年的发展,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直至如今,中国的和平稳定、生活水准依旧让其它国家的居民羡慕不已。
1961年,聂荣臻老家来信,说他父母的墓碑坏了,社里的意思是出钱帮他修一修。聂荣
云孜聊过去
2024-08-10 18:40:50
0
阅读: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