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近半年的雪糕、冰棍质量抽检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省市级市场监督管

聊聊环宇事 2024-08-10 15:39:48

在2024年近半年的雪糕、冰棍质量抽检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省市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现不合格产品共11批次,其中超过70%的问题源于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特别是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例如,一款冰棍的大肠菌群检测结果最高超出标准27倍! 【来源:vista看天下2024.8.7《雪糕抽检有11批次不合格...》】 炎炎夏日,又是雪糕统治味蕾的季节。 然而,正当人们沉浸在甜蜜冰凉的快感中时,一则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这份热情:雪糕,竟成了“细菌炸弹”?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各地市场监管局的抽检结果,揭开了这令人作呕的真相。 近半年,雪糕、冰棍抽检不合格率令人大跌眼镜。数据摆在那儿,想装看不见都不行:11 批次雪糕,批批不合格。 其中,最扎眼的莫过于“大肠菌群”这个词。 要知道,这家伙可是“粪便污染”的代名词。铁岭县阿吉镇通达冷饮厂生产的大麻花雪糕,大肠菌群含量更是突破天际,最高值直接是标准值的 27 倍,相当于把“我卫生不合格”几个字直接刻在了雪糕棍儿上。 大肠菌群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它通常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肠道里,一旦出现在本该无菌的雪糕中,就意味着生产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了“屎”一般的操作。 要揪出罪魁祸首,还得从源头查起。 首先,生产环节的卫生状况堪忧,消毒灭菌程序敷衍了事,给了细菌可乘之机。 其次,仓储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或包装破损,也可能导致细菌滋生。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一些生产人员卫生习惯堪忧,如厕后不洗手就直接接触食品,简直是拿“屎”做原料! 可别以为低温环境就能阻止细菌的“热情”,大肠菌群在低温下照样活蹦乱跳,甚至还能繁殖。 这就意味着,那些被大肠菌群污染的雪糕,即使在冰柜里待着,也可能变成“细菌培养皿”,变成威胁消费者健康的“定时炸弹”。 面对这“屎”一般的操作,消费者、生产企业、监管部门,一个都不能“躺平”!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购雪糕时可得擦亮眼睛,别光顾着挑口味,生产日期、保质期、品牌、渠道,一个都不能少看,尽量选择正规商家。 同时,雪糕的储存条件也至关重要,别为了贪图便宜买那些存放不当或包装破损的产品。 如果不幸中招,发现雪糕有异味或口感异常,赶紧停止食用,并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这次事件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是时候好好反思一下了,生产流程该整改的整改,质量控制该加强的加强,尤其是生产环境卫生和员工个人卫生,必须严格把关,别再拿消费者的健康开玩笑! 监管部门也不能坐视不管,加大监管力度,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查、抽检要常态化,对那些胆敢顶风作案的企业,必须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同时,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隐患,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绝非儿戏。 要想让“甜蜜不伴随风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生产企业严把质量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三方合力,才能构建起安全放心的食品安全防线,让每个人都能安心享受夏日清凉。 最后,还是想奉劝那些无良商家:雪糕虽小,却承载着消费者的信任。 别让“雪糕”变成“雪藏”你良心的坟墓,否则,等待你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

0 阅读:29
聊聊环宇事

聊聊环宇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