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刘文辉被刘湘打得大败,刘湘并未赶尽杀绝,反而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

云孜聊过去 2024-07-29 20:15:41

1933年,刘文辉被刘湘打得大败,刘湘并未赶尽杀绝,反而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都是一家人。我幺爸腰杆不能硬,硬就要出事,我就是打一打他的气焰。” 对于这个自己一手提拔,势大后又和自己针锋相对抢地盘的亲叔叔,刘湘心中十分不爽。 他选择放过刘文辉,并非是因为他大度,最主要是局势所致。让刘文辉掌一方势力,总比其他敌对人物趁机壮大要强得多。 (参考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刘文辉、刘湘的“家族混战”》)  刘湘虽然是刘文辉的堂侄,但年龄却比刘文辉要大上七岁,他的发迹时间也要更早一些。 1917年,刘文辉从保定军校刚刚毕业时,刘湘就已经是川军将领了。正所谓上阵父子兵,肥水不流外人田。 刘湘父亲身体不好无心领兵打仗,刘湘又没有亲兄弟帮忙,只能对找上门的堂叔刘文辉多加照拂。在刘湘的照顾下,刘文辉从下级军官一路直升,很快便自立门户,有了自己的军队和地盘。 一开始,刘湘和刘文辉确实是站在统一战线。每次刘湘和其他川军将领打仗,刘文辉都会倾尽全力给予财力支持。而刘湘在胜利后也会投桃报李,给刘文辉分财物分地盘以及分权力。 叔侄俩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到1928年时已经占领了四川的大部分地盘。 当敌人一个一个被消灭后,刘湘和刘文辉便成了对方最大的敌人。 一方面是两人都有称霸四川的野心。刘文辉的哥哥刘文彩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给刘文辉敛了不少钱财。此时,刘文辉已经占据了比刘湘还要多的地盘,自然不甘心继续做一个四川省内的势力。 而刘湘在1921年当上四川省长后,一直都想掌控整个四川省。如今好不容易把敌人一个一个打趴下,眼看胜利已然在望,他又怎么会甘心把“四川王”的位置拱手让人? 另一方面,刘湘和刘文辉的理念截然不同。 刘湘碍于形势选择了“拥蒋统川”,投靠蒋介石争取支持;刘文辉则一心想要联合各路军阀反对蒋介石,让自己统一四川控制整个西南。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即便是叔侄也难免走到了兵戈相向的地步。 刘湘和刘文辉开始争权夺势,想方设法削弱对方势力,从而让自己称霸四川。 1931年时,刘湘扣留了刘文辉从外国购进的大批武器,这批武器价值200万元十分贵重,可即便刘文辉亲自上门去要,刘湘也拒绝返还。 刘文辉则在不久后花费重金收买了刘湘的两个属下,事情败露后又直接切断了刘湘的粮源。 两人你来我往互相给对方添堵,导致矛盾越来越大,冲突也不断升级。 最终在1932年10月,刘湘和刘文辉这对叔侄正式开始交战,“二刘大战”就此打响。 或许是出道时间更长经验更丰富的原因,双方交战不久后,刘文辉便被刘湘打的节节败退,不得不放弃成都。 到了1933年8月时,刘文辉连雅安这最后的地盘都丢了,只能一边带着两万残兵疯狂逃命,一边则紧急向刘湘求和。 当时四川省内还有一些其他的势力,虽然之前已经被刘湘打败,但刘湘此刻继续追杀刘文辉,这些势力很可能趁势壮大。 而且刘文辉毕竟是刘湘的叔叔,一旦刘湘下了死手,传出去名声也不好听。 因此在刘文辉托人前来求和时,刘湘十分豪爽的一口答应,并承诺把西康,也就是现在的川西和西藏东部给刘文辉,还让他保留部分军队。 刘湘的举动不仅让刘文辉心存感激,之后不敢再轻举妄动,而且还赢得了大度的美名。最关键的是,经此一事,刘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四川王”。

0 阅读:849
云孜聊过去

云孜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