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正式决定出兵朝鲜。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考虑参与作战的军队叫什么名字。毛主席率先开口:“我建议就叫‘支援军’吧!” 听到毛主席的话,黄炎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我们要师出有名,得有个正义之名才能打胜仗!” 民建先贤黄炎培的一生,仿佛就只剩下了革命。 (参考信源:中国档案报2015-01-02——《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 1945年,黄炎培受邀前往延安,和毛主席相见恨晚,每天都聊到深夜。离开延安之后,延安的风貌依然给黄炎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忍不住给毛主席写了一百多封信。 毛主席对黄炎培也十分器重,总会与黄炎培讨论国家大事。尤其是在经济问题上,黄炎培的建议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黄炎培作为国民参政员,总是要出席各大活动,他的话并不多,但开口便是一针见血,直达问题的关键。 新中国刚成立不到一年时,美国为了争夺世界霸主地位,联合西方国家入侵朝鲜。 一时之间,朝鲜半岛战火纷飞,甚至影响到了中朝边境。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毛主席毅然决然的决定出兵。但参加作战的军队,却不能随意地命名。 这支军队地名字不仅要方便国民称呼,同时也是告诉世界中国出兵的态度。如果名字没起好,那很有可能会影响刚成立的新中国的声望。 于是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便一同开会讨论,暂时将“支援军”作为代号。如果没有人能给出更好的答案,那么“支援军”这个代号将会固定下来。 此时黄炎培先生摇了摇头:“‘支援军’重在支援,意思是告诉世界,我们中国要去支援朝鲜军队,这难道不是在对美国宣战吗?” 黄炎培先生的一番话,让在场的诸位领导人陷入了沉思。 正如黄老先生所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还没有能与美国叫板的实力,用“支援军”这样的名称确实不妥。 接着,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边防军”、“自愿军”等各种各样的名称,但没有一个名称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正在苦思冥想之际,黄炎培先生又站了起来:“我觉得‘志愿军’这个名字不错!” “志愿军”看似是“支援军”的谐音,但表达出的意思却完全不同。 “志愿”二字,表达了中国军队为人民而战,为和平而战的意愿。告诉世界这支军队不是组织起来的,而是人民“志愿”参与的。 听到黄炎培的话,毛主席当即拍板决定:“好名字,就用‘志愿军’!” 就这样,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10月19日,雄赳赳气昂昂的来到朝鲜战场,告诉世界中国人民为和平而奋战的愿景。 而这份精神,一直传递到如今,中国外交态度始终都坚持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
1950年,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正式决定出兵朝鲜。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考虑参与
云孜聊过去
2024-07-27 14:14:14
0
阅读: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