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周总理在大会堂接见外宾时,一颗子弹突然射进了大会堂。他十分恼怒,下令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7-22 18:17:20

1966年,周总理在大会堂接见外宾时,一颗子弹突然射进了大会堂。他十分恼怒,下令十天破案,而当凶手被抓获后,周总理又为其求情。 1966年的某一天,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灯火通明,各国使节云集于此,参加一个重要的外交活动。周恩来总理将在会上阐述中国的外交立场和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大家翘首以待,期待聆听这位杰出政治家的真知灼见。 就在周总理踌躇满志走上讲台的一刻,突然"哗啦"一声巨响,主席台后方的一扇玻璃应声而碎!人群中瞬时一片惊呼,有人甚至本能地伏倒在地。原来,一颗冷枪不偏不倚,正射中了身后的玻璃,在内墙上留下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弹孔。 危急关头,一名特工飞速冲上前,将周总理护在身后。他警觉地环顾四周,随时准备应对更多的威胁。而周总理却显得异常镇定。他温和地拍了拍特工的肩膀,示意无碍,然后缓步走向讲台。 "各位来宾,非常抱歉,刚才发生了一点意外。请大家不要惊慌,这只是个偶然事件,我们一定会尽快查明原因,还各位一个交代。"周总理沉着而坚定的话语,很快安抚了惶恐的人群。 枪击国家领导人,分明是赤裸裸的挑衅!周总理在会后立即召集公安部紧急商讨对策。他铁青着脸,语气严厉:"这是对我国尊严的严重冒犯,我们必须在十天内破案,绝不能让凶手逍遥法外! 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临危受命,带领刑侦专家火速成立专案组。他们在现场仔细勘查弹道痕迹,一致推断子弹来自大会堂外的马路上。于是排查周边可疑车辆,走访附近居民,成为破案的主要方向。 专案组的调查屡屡受挫。当时的中国,刑侦技术远不如今天发达,难以从有限的物证中找到决定性的突破口。 就在此时,一个细微的声音引起了注意。原来,专案组中一名普通警员陈建华,曾提出与专家不同的见解。他认为,从弹道的角度看,子弹不大可能来自近距离的马路,更可能出自几百米外的高楼。然而,资历尚浅的陈建华并没有获得重视,他的意见很快被淹没在权威专家们的结论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周总理的十天"最后通牒"如同一把悬在专案组头上的利剑。一天,两天……转眼到了第五天,案件仍毫无进展。陈建华看在眼里,焦虑在心里。他知道,再这样耗下去,只会与真相渐行渐远。 这天夜里,陈建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悄悄带领几个亲信,来到城郊的一处靶场。他们在这里竖起了一个简易的模型,模拟大会堂的受击情形,然后从不同角度向模型开枪。一次,两次……随着枪声轰鸣,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子弹射入模型的角度,与大会堂玻璃的弹孔惊人地吻合了!这一切,正印证了陈建华的判断——子弹的确来自数百米外的居民区! 拥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马不停蹄地赶回专案组,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发现和实验过程。凭借陈建华提供的新线索,专案组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在最初判断的街道继续排查,一路则转移到他提到的居民区展开地毯式搜索。时间已经不允许他们再走弯路了。 专案组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们在小陈建华提示的居民区内,找到了一位重要目击证人。这位老大爷向警察回忆,就在案发当天,他曾听到楼顶传来类似打猎的枪声,还看到一个年轻人慌慌张张地跑下楼。顺藤摸瓜,专案组很快锁定了这名可疑男子。令人吃惊的是,他竟然只是一名十六岁的中学生,名叫李迪民! 经过审讯,李迪民交代了事情的经过。原来,这孩子平日就喜欢玩枪,那天他偷偷带着父亲的猎枪上楼顶"狩猎"。见一只小鸟飞过,他兴奋地瞄准射击,谁知失手打偏了,子弹飞出四百多米,击中了大会堂的玻璃。得知自己酿成了大祸,李迪民吓得魂飞魄散,慌不择路逃回了家。真相大白,案件终于告破。但对周恩来总理而言,这还远不是故事的终点。 按照常理,这名鲁莽的少年理应受到严惩,因为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重大治安案件。况且,他还"袭击"了国家领导人,这足以让他锒铛入狱了。但出人意料的是,周总理在听取汇报后,并没有痛斥李迪民的过错,反而流露出宽容和理解。在随后的一次记者会上,周总理娓娓道来他的想法:"这个孩子年纪尚小,虽然犯了错,但并非出于恶意。社会应该给予迷途的羔羊重新做人的机会。我决定特赦李迪民,希望他能引以为戒,重新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公民。" 总理的话,让在场的记者们耳目一新。他们纷纷追问总理为何如此宽宏大量。周总理微微一笑,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对违法者严惩不贷,但对触法者,尤其是未成年人,则应该宽严相济。惩戒固然重要,但教育、感化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遏制犯罪,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事后,在周总理的推动下,公安部门迅速查缺补漏,制定出台了一部严格的《枪支管理法》。这部法律明确规定,公民非依法持有枪支,一律严惩不贷。它的实施,遏制了街头的暴力犯罪,极大地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有人说,从周总理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政治家的风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怀天下,胸有全局。这份博大的胸怀,跨越时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去追求公平正义的梦想。

0 阅读:1243
自由的百灵鸟

自由的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