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周总理舍弃龙门二十品想到反腐败斗争。 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上世纪70年代初的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7-21 14:16:53

由周总理舍弃龙门二十品想到反腐败斗争。 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珍贵瞬间。那一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访问河南洛阳,行程中自然少不了参观闻名遐迩的龙门石窟。在龙门石窟博物馆内,周总理意外地见到有人在售卖北魏时期的书法杰作《龙门二十品》的拓片。 众所周知,周总理是一位酷爱书法艺术的领导人,他对龙门石窟的这份珍宝也早已仰慕已久。此番有幸得见,自然要细细鉴赏一番。周总理小心翼翼地托起拓片,目光专注,嘴角露出会心的微笑,显然是欣赏到了其中的艺术价值。一旁的工作人员看出总理的喜爱之情,主动询问是否要买下一套。 然而,当得知每套拓片标价500元时,周总理的神情陡然一变。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50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周总理摇了摇头,虽然对龙门二十品爱不释手,却还是恋恋不舍地把拓片放回了原处。 在场的洛阳市领导见状,急忙上前说:"总理,您就收下一套吧,就当是我们洛阳人民送给您的礼物。" 听到这话,周总理转过身来,神情严肃。他语重心长地对那位领导说:"同志,你这话就不对了。国家的财产岂能随意赠送?这是原则问题!" 在周总理看来,个人的喜好是小事,但动用公家的钱财来满足私欲,那就是以权谋私了。周总理生前就以廉洁自律著称,他常说共产党人要做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任何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都是对人民利益的背叛。周总理以身作则,时刻谨记人民公仆的身份,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 这则周总理舍弃龙门二十品拓片的佳话,后来被郑重地记录在《洛阳市志》中,成为后世洛阳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宝贵教材。一茬又一茬的领导干部从中汲取力量,将周总理的高风亮节作为终生的行为准则。周总理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他"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的崇高品德,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十年风雨沧桑,曾经被周总理珍重的龙门二十品,如今已经身价百倍。然而令人不胜唏嘘的是,就在这国宝的光环背后,竟隐藏着贪腐的阴霾。近年来,一个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官,曾利用职权大肆收受贿赂,其中最让他趋之若鹜的,便是龙门二十品的拓片。 据悉,这位落马高官生前位高权重,掌控着官员升迁的大权,一言一行都备受瞩目。然而私下里,他却嗜好收藏字画拓片,尤其钟爱龙门二十品。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很快嗅到了商机,纷纷高价购买龙门二十品拓片,然后投其所好,献给这位"首长"。果不其然,这位高官收到拓片后,喜不自胜,欣然笑纳,那些献"雅贿"的人也都得到了令人惊诧的提拔和重用。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种雅贿的手段竟然形成了一条利益输送的链条。据报道,不少求官买官者在打听到这位高官的嗜好后,专门通过他身边的亲信内侍打探消息。只要花上80万元,就能买到他青睐有加的龙门二十品。于是,一场"拓片献礼"在权力的庇护下肆无忌惮地上演,同一套拓片竟被反复买卖,作为"投其所好"的通行证,前后易手达十数次之多。而那些靠山吃山的买官者,目的达到后便迫不及待要收回"投资",在新的位置上变本加厉地玩起权钱交易,全然将人民利益置之度外。 回首历史,官员以字画古玩行贿受贿的事屡见不鲜,这种被称为"雅贿"的腐败已经源远流长。北宋奸相蔡京、明代严嵩、清代和珅等人,无不是雅贿成风下的遗臭万年的后果。他们或以字画讨好皇帝,升官发财;或以权势骗取民间珍品,聚敛钱财;或利用职权为家人牟取暴利,最终难逃法网,但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伤害却是无可挽回的。 反观今天,本以为社会在进步,官员的操守应该越来越高。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们狠狠一记耳光。雅贿重新成为腐败的帮凶,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不少贪官惯于用字画来遮羞布,或是标榜自己高雅,或是作为受贿的幌子。殊不知,所谓的"雅好"一旦用来谋取私利,便丧失了文化的意义,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犯罪。国家对这种行为绝不姑息,任何披着雅士外衣的腐败分子,终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雅贿之风为何长盛不衰?归根结底还是一些官员把权力当作了谋私的工具,把个人爱好凌驾于公序良俗之上。试想,若没有手中的权力,又有谁会来献上这些金贵的字画?反之,一些艺术品经过贪官们的炒作,身价暴涨,更加剧了雅贿之风的歪风邪气。要根除雅贿,关键还是要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当官不忘公仆本色,以身作则,自重自爱,才能在"美人"面前不为所动,在利益面前不改初心。同时,还要健全严格的监管制度,不给雅贿的苗头任何生存的空间。唯有祛除积弊,重塑官德,反腐倡廉的事业才能行稳致远。

0 阅读:37
自由的百灵鸟

自由的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