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8年艰苦谈判,贝尔湖的归属终于有了结果,我国只拿回不到十分之一的面积。明明是我国领土,当年又为何会被割让,争取归属权的这些年又发生了什么呢? 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西南边缘,是哈拉哈河和乌尔逊河的吞吐湖,为中蒙两国共有湖泊。贝尔湖湖水清澈,为沙砾湖床,是天然渔场,湖周围为优良牧场,是草原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场地。 华夏历史上对贝尔湖的记录有很多,元朝时人们称此湖为“捕鱼海子”;明代时称“捕鱼儿海子”;清代时称“布雨尔湖”、“波依尔”、“贝尔诺尔”“布育儿尔鄂模”等名称。这些历史依据都证明了贝尔湖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领土。 随着时代的转换,清朝施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在进行思想的创新与社会的变革,而我们却因清朝的自大固步自封,失去了与其他国家交流的途径,错失了这次飞速发展的时机。 于是这些自诩为正义的西方列强不断的侵蚀我国领土,逼迫我国签署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让我国人民饱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压迫。 就这样在西方列强的蛊惑下,蒙古从中华民国时期选择了分裂出去,自此贝尔湖也离开了祖国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独立自主,一直在致力于追回那些因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压迫而被割让的土地。我们不仅追回了香港、澳门,我们的外交部也在努力的与外蒙古就边界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 经过我国外交力量坚持不懈地努力,在1962年中蒙双方在北京签订了《中蒙边界条约》,两国的边界正式确定,将贝尔湖6.6%的归属权成功追回。虽然中国只追回了贝尔湖一小部分区域,大部分还是属于蒙古国管制,但这也意味着中蒙双方在贝尔湖归属权以及边界划分方面有了划里程碑式的进展。 也正是国家强盛的国力,以及我们国家对于领土主权问题寸土不让的态度,才让我们有机会不用出国就可以吹到贝尔湖的风,踩到贝尔湖柔软的沙滩,体验当地多彩的民族风情。 虽然现在的贝尔湖被一分为二,但是我们湖岸两边炎黄子孙的血脉不会分隔。贝尔湖不仅仅承载着先代劳动人民的汗水,更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实施,贝尔湖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贝尔湖作为我国与蒙古国的共同生态资源,既可以更好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也可以变相的发展当地的农林业、畜牧业、捕鱼业等多方面的经济交流。这样不仅仅能吸引各国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也会为当地带来经济投资,促使当地特色产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为当地更多的老百姓带来更高效的经济收益和更健全的社会福利。 如今贝尔湖景区被称为银海岸的区域更是作为国家实现“兴边富民强旗”,培育壮大当地旅游产业的特色精品重点建设项目。并且国家为了防止过度的开发影响到当地的渔业生态系统,在贝尔湖景区的银海岸区域举行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为贝尔湖两岸的捕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贝尔湖的归属权的历史经历,从侧面印证了只有国家的强大才是人民的强大。我们期待着一带一路政策能让贝尔湖重现往日的光辉,也能让两国的外交工作展开更加深入的交流,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弱国无外交”这个道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复我中华失地,扬我华夏国威!
历经8年艰苦谈判,贝尔湖的归属终于有了结果,我国只拿回不到十分之一的面积。明明是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06-05 18:45:3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