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鸿章说: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左宗棠大怒:166万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慈禧手一摊表示没钱支持,左宗棠一拍大腿:我就是自己借钱,也要收回新疆。 1875年风云变幻,大清国内忧外患。就在这年的一个傍晚,紫禁城内正在激烈的进行着一场关乎大清未来国运的辩论。李鸿章,一位晚清的政治家、军事将领,主张着重海防的发展并减轻塞防的比重。他认为新疆为不毛之地,不如放弃新疆,固守内地。他的这番言论深深的触动了另一位重臣的爱国之心。 左宗棠,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李鸿章的观点感到荒唐和愤怒。左宗棠,怒气冲冲的回应道:“166万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虽然远在天边,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怎能让他人觊觎?” 这时,坐在最高权力宝座上的那位——慈禧太后,发话了:“爱卿爱国之心甚是让人欣慰,但如今我国国力空虚,无力支持爱卿收复新疆的报国之志。” 然而,左宗棠却没有退缩,他坚定的说到:“臣决不让外人侵染我大清的任何一片土地,大清万万不可失去新疆。我就是自己借钱,也要收复新疆。臣誓死捍卫国土,血战沙场,击退外敌,还我河山!” 随即左宗棠便开始了西征的筹备。左宗棠先是东奔西走,四处借钱,变卖家产,随即亲自招募新兵,购买军火,筹集军粮。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有外来势力的阻挠也有清朝内部议和派反对的声音。但这一切并没有动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流逝,左宗棠的西征大军经过夜以继日的训练,一个个从生涩的新兵转变为了一支勇敢刚毅的军队。 在出征之前,左宗棠特意令人打造了一口棺椁,随军而行。一开始这样的行为在士兵眼里非常不解,他们经常在底下议论纷纷,慢慢的士兵们也都了解到了左宗棠打造这口棺材的意义是什么。 棺材非常朴素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一些简单的雕刻图案,让人感到肃重且威严。这口棺材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西征的将士们,要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悍不畏死,以身报国! 在行军的途中,将士们在停军休息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把目光放在那口棺材上,他们相信只要左宗棠在只要将军的棺椁在,就没有他们打不了的仗,克服不了的难关。 随着西征军进入新疆区域,左宗棠收复国土的战斗开始了。左宗棠和西征军在面对着强敌的人数优势和恶劣的战斗环境毫不畏惧,迎难而上。 战斗异常的激烈,但西征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以身报国的决心,他们团结一心,生死无惧,攻下了一个又一个城池要地。每次战役,左宗棠都身先士卒,带领着将士们奋勇杀敌,那宏亮的进攻号角撕破了新疆地区的黑暗,让新疆迎来了光明。最终,左宗棠带领的西征军取得了胜利。 这次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它更是让当时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人民看到了希望,也让外国列强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意志。 左宗棠凭借自己决心,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他的精神,犹如那黑夜中孤独的灯塔,照亮了后来者的道路,激励着每一代人民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顽强拼搏。 五千年华夏文明,总有这样的英雄人物不服输、不怕死,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崛起而去努力奋斗。左宗棠就是这样的民族英雄,给后世子孙做榜样。后世之人评价左宗棠“决口不言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正是中华民族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875年,李鸿章说: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左宗棠大怒:166万平方公里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06-05 17:45:33
0
阅读:71
正信龙天
左公千古!英名万代!
༺ۣۖ夜ۣۖ༒ۣ雨ۣۖ༻
左公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