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体感温度VS气象温度,为啥感觉差那么多?】天气预报说今天最高温度30℃ ,可走在大街上的我怎么感觉有40℃?是感觉欺骗了我,还是……气象台报错了?
其实,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天气预报中的温度,以及“你感觉到的温度”,都是怎么来的?
气象温度,即气象部门所报告的温度,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测量的。这些条件包括将温度计放置在百叶箱内,百叶箱距离地面1.5米高,周围环境空旷平坦,以减少人为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干扰。这种测量方式得到的是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温度,是一种更纯粹的温度。
我们所感受到的温度,称为体感温度,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着装颜色甚至心情等都会影响我们的冷暖感受。例如,风速可以降低体感温度,因为风帮助身体散发热量;太阳辐射会提高体感温度,尤其是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而高湿度会减慢汗液蒸发,使人感觉更加闷热。
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相对湿度、风速等因素的变化,可以导致体感温度与实际气温相差4℃~6℃,甚至更多。因此,即使气象部门的温度报告准确无误,我们的实际感受也可能与报告的温度大相径庭。
不过,我们还可以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和中暑指数等一系列服务,合理安排生活和出行。#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