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年的一天夜里,宫女王氏奉李太后之命给万历皇帝端来一碗燕窝。谁料万历皇帝见王氏体态苗条、颇有姿容,偷偷临幸了她。
几个月后,王氏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李太后追问,王氏这才跪在榻前,哭诉自己被皇帝临幸的经过,李太后心下明白了。
不久,万历皇帝到慈宁宫陪李太后吃饭。闲聊中,李太后突然提及此事,只见万历皇帝一声不吭。万历皇帝觉得自己身为九五之尊,与一名宫女发生关系很不光彩,因此秘而不宣。可按照明代宫廷制度规定,宫中凡有此事,随侍的文书宦官必定要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记载于《内起居注》上,以便作为将来验证血脉的依据。于是李太后命人取出《内起居注》,让万历皇帝自己看。看到记录,皇帝羞得面红耳赤,不得不承认了这件事。
他解释道:“她毕竟只是个宫女!” 李太后说:“宫女怎么呢?母以子贵,将来你可以加封她啊!”接着又叹气道:“我老了,还没有孙子,如果生个男孩儿也是宗社之福啊!”
公元1582年6月,有孕在身的宫女王氏受封为恭妃。两个月后,王恭妃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
王氏是幸运的,因为一次偶然的奇遇,她从一名普通宫女一步登天,升为王恭妃。然而她也是不幸的,正因这次奇遇,她后半生活得凄凉无比。
除了那次宠幸,王恭妃再也没有得到过万历皇帝的关爱。当时万历皇帝专宠郑贵妃,郑贵妃在宫中作威作福,她将生育皇长子的王恭妃视为眼中钉 。为此,她还想办法将王恭妃母子打发到冷僻的景阳宫居住。
可怜的王恭妃就在这牢笼一样的景阳宫里和儿子相依为命,熬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她一天天盼着儿子长大,可天公不作美,等到儿子朱常洛终于长大了,他们母子之间却被无情的禁令隔绝开,再也不能相见。这一切得从立储之事说起……
公元1586年正月,万历皇帝宠爱的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皇帝爱屋及乌,对这个皇子非常疼爱。但是按照明朝祖制,皇长子朱常洛才应该被立为太子,可万历皇帝不喜欢朱常洛,更不喜欢他的母亲王恭妃。于是在立储一事上,他迟疑不决。
日子一天天过去,满朝文武呼吁尽快立储,以告天下百姓。慈宁宫里的李太后也十分着急,有一次质问儿子说:“满朝文武屡屡上表请求立皇长子为太子,你为何老拖着?”
万历皇帝说:“他是宫女的儿子,不便册立!”闻听此言,李太后气得龙头拐杖往地上一捣说道:“别忘了,你也是宫女的儿子!”
经李太后提醒,万历皇帝猛然想到了自己的身世,他不禁满面羞愧。原来李太后也是宫女出身,因为偶然被隆庆皇帝临幸,才生下了万历皇帝。
看到皇帝不作声,李太后开导他说:“王恭妃为朱家留下了根苗,她的儿子难道不是你的儿子?”
在李太后的劝说以及群臣的劝谏下,公元1601年10月15日,万历皇帝迫不得已册立已经20岁的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然而与此同时,万历皇帝还宣布了一条禁令——禁止太子与母亲王恭妃联系,如无特别允许,母子二人不得相见!
因为见不到儿子,王恭妃在景阳宫里终日以泪洗面,日子久了,竟哭瞎双眼。一晃十年过去了,王恭妃因思儿成疾,百病缠身。如今,她知道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因此十分恳切地希望能在离开人世前见儿子一面!
面对王恭妃的请求,宫女们左右为难。她们明知禁令,却无法拒绝一个将死之人的请求。最后,她们决定冒死去面见太子。
太子闻讯后,一路小跑去求见父皇。他心里十分忐忑,不知该如何跟父皇开口。因为关于他的生母,一直以来都是十分忌讳的话题——不可以说,不可以问!如今母亲将死,父皇会网开一面吗?
幸运的是,朱常洛得到了准许,他急忙带着十岁的儿子朱由校匆匆赶到景阳宫。看到眼前宫门紧锁,朱常洛禁不住泪流满面,他无法想象母亲在这冷宫里是如何度日如年的。朱常洛命人找来钥匙打开宫门,急急踏进景阳宫。
母子相见,生死决别。双目失明的王恭妃因为看不见儿子和孙子,只能以手来代眼,抚摸着儿子的衣服,拉着儿子放声哭泣。哭到最后,她欣慰地说了一句:“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说罢,年仅47岁的王恭妃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九年后,万历皇帝驾崩,朱常洛继承大统。不过可惜的是,这位皇帝登基仅仅二十九天,便暴病而亡了……
杜焱洋小朋友
万历的借口是皇后无子,所以不能立朱常洛。 明朝皇帝废不了太子,改不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