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11日夜,我军轰炸机在山东莱阳上空投下12枚照明弹,在亮如白昼的夜

静静的聊 2024-05-28 23:16:23

1964年6月11日夜,我军轰炸机在山东莱阳上空投下12枚照明弹,在亮如白昼的夜空中,一架窜扰大陆的P2V侦察机顿时暴露无遗。就在这时,我军战斗机瞄准敌机猛烈开火!

这架P2V编号5060,隶属于蒋介石和美国人共同组建的“黑蝙蝠中队”。自1958年起,这架侦察机先后窜扰大陆多达27次,先进的电子设备和优异的低空夜间飞行能力,使它一次次摆脱我军战机的拦截。

1964年6月11日傍晚,这架P2V再次从台湾起飞,朝着山东方向飞来,执行侦察我海陆军情的任务。机长是43岁的国民党上校孙以震,此人飞行技术优异,精通空战战略战术。他自认为这次侦察又将像往常一样有惊无险,可事实恰恰相反,这是一次有来无回的灭亡之旅!

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一直是我军的优良传统。虽然我军当时战机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很难击落黑夜中的P2V,但早在3年前,负责山东及辽东半岛战略要地防卫的北海舰队航空兵就提出了“照明攻击”的战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地面雷达引导下,由我军伊尔-28轰炸机首先在P2V上空投放照明弹照亮敌机,然后由米格-15战斗机以目视搜索的方式瞄准攻击敌机。

1961年,总参正式批准成立海军航空兵独立第五大队,即“照明攻击大队”。三年的时间里,该大队经过69批359次攻击演练,80多次空地合成演练,练就了娴熟的照明攻击战术。而对于这一切,驾驶这架P2V的国民党上校孙以震似乎不以为意。

当晚21时30分,孙以震驾驶P2V漂洋过海进入沂蒙山区上空,我济南军区高炮部队对其进行密集射击,但并未击中。眼看敌机再次逃脱,我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陈士珍立即命令驻流亭机场第一尖刀组陈根发和石振山机组,分别驾驶米格-15战斗机和伊尔-28轰炸机起飞,在敌机前置点的平度上空机动待命。

23时24分,地面雷达站突然发现敌机正在我机前方侧向飞行,不到一分钟时间,我双机便在平度上空成功接敌。然而狡猾的P2V此时突然改变航向,敌我3架飞机顿时混淆不清,P2V趁乱转向东北方向,向莱阳上空飞去,摆脱了我军雷达的监视。

关键时刻,我雷达操纵员根据P2V的飞行特点和高度,灵活调整天线俯仰角度,仔细识别微弱信号,最终准确判断出敌机的航线,领航员立即引导我军两架飞机朝P2V前方航线飞去。

23时29分,我军雷达在距离90千米处成功重新捕获P2V,雷达操作员迅速准确报出敌我3架飞机的方位坐标数据,并赶紧引导陈根发、石振山双机第二次接敌,并抢占最佳照明攻击位置。

23时36分,石振山驾驶的轰炸机飞临敌机前方2100米、高出敌机1900米处;陈根发的战斗机则在敌右后方1600米、高于敌机220米处,这是使用“照明攻击”战法难得的好时机!

就在P2V回波即将从雷达屏幕上消失时,地面指挥员果断命令石振山机组“打开弹仓!减小速度!投弹!”

刹那间,12枚90千克照明弹从天而降,半径达7公里的夜空顿时亮如白昼,敌机正好被罩于光区中心附近。P2V每分钟只能飞行6000-7000米,这就意味着,我军战斗机当时有近两分钟的时间,发现并击落敌机!

敌机自然不会束手就擒,P2V驾驶员孙以震当时反应相当敏捷,在飞机暴露的瞬间,他迅速做出50°下滑机动动作,大坡度转变航向,企图迅速飞出光区。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仅仅2秒钟,驾驶战斗机的陈根发就发现了P2V!

36分11秒,陈根发果断瞄准敌机开炮。首次开炮就击中P2V的左翼,敌机瞬间喷出浓烟。紧接着,陈根发又连续进行了第二、第三轮攻击,从距离500米一直打到200米,连珠炮带着红色电光射向敌机,P2V庞大的机身顿时燃烧起火,没过多久,便如同一个摇摇晃晃的醉汉,拖着一团火光坠向地面。

24时,陈根发、石振山两架飞机在成功完成歼敌任务后,安全返回基地。从发现敌机到开炮将其击落,陈根发只用了49秒!

在莱阳西留庄外,我搜寻人员找到了P2V的残骸,包括孙以震在内的14名敌机机组人员全部毙命,机上所携带的4枚美制“响尾蛇”导弹和2部原子试验空气采样器被我军完整缴获。

此次空战是我海军航空兵以“照明攻击”战法击落P2V的首次胜利,这一胜利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意义十分重大。而“照明攻击”,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战法,也成就了我海军航空兵战史上传奇的一页!

此次空战过后,美蒋苦于无法找到对付“照明攻击”作战的方式,完全停止了P2V进入大陆侦察的行动。三年后,成立了10几年的“黑蝙蝠中队”,在损失了140多名一流飞行员和电子专家后,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0 阅读:179
静静的聊

静静的聊

家国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