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一天夜里,黑龙江一老农正在睡觉,窗台上突然传来“呜呜”的嚎叫声。老农以为是猫头鹰,准备将其赶走,可刚打开手电筒,嚎叫声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就在第二天夜里,老农刚刚入眠,嚎叫声再次响起,声音还是从窗台上传来的。老农这次学聪明了,他没开手电筒,而是抄起一根木棍,蹑手蹑脚,摸黑走向窗户。他本想着打猫头鹰一个措手不及,可出乎意料的是,没等靠近,嚎叫声竟再次消失!
老农不明就里,连忙打开手电筒一看,窗台上除了一个铜制的龙形摆件和几盆花之外,何曾有别的什么东西?
老农很纳闷,究竟是啥东西在叫呢?要说是猫头鹰,可刚刚没听到有东西从窗台上飞走啊?莫非是这铜龙摆件?老农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一个死物件怎么可能叫呢?
说来也奇怪,接下来几天,这嚎叫声竟然离奇消失了。渐渐地,老农将这事给忘了。可就在这天下午,老农正在给窗台上的花浇水,那嚎叫声突然响起。老农震惊不已,因为叫声正是一旁的铜龙摆件发出的!
这个龙形摆件究竟是什么东西?怎么平白无故会叫呢?
说起这铜龙,还得从老农盖猪圈说起……几天前,老农想盖个猪圈,正为没有砖石发愁,邻居告诉他说,不远处的城墙,不是现成的青砖吗?老农一听喜出望外,当即扛起锄头,推着小车,就去挖砖了。
就在挖砖的过程中,老农无意中发现墙根底下好像有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刨出来一看,竟是一条20多厘米高,四斤多重的龙形摆件。
这龙的造型很独特,没有飞舞,也没有盘旋,而是弓着身子踞坐在地上。老农当时并不知道这东西究是干嘛用的的,只觉得它铸造精细,就将其带回家顺手放在了窗台上。他万万没想到,几天后这龙竟会突然嚎叫起来!
老农此刻惊愕不已,对着铜龙上下打量,发现这龙全身并没有什么暗道机关。他心里不禁有点发毛:“难道因为龙是皇帝用的,自己只是一个农民,铜龙生气了?”
就在这时,老农堂哥来家里串门,看见老农手里拿着这么一个物件,连忙问道:“兄弟,这东西好啊,哪儿来的?”
老农愁眉苦脸,将铜龙来龙去脉告诉堂哥,并压低声音说,这龙很邪门,还会叫唤,自己此刻不知如何处理它。
听老农这么说,堂哥顿时面露喜色,他不相信铜龙会叫,表示想要这东西。老农觉得这龙不吉利,建议堂哥三思而行。可堂哥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老农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堂哥拿走铜龙后,老农心里一点都没有感到轻松,他很担心这铜龙万一大半夜嚎叫起来,把堂哥吓出个好歹。不过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堂哥那边风平浪静,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老农很诧异,难道这铜龙只在自家叫唤?
就在老农以为万事大吉时,这天一大早,堂哥突然找上门来。看见他一脸惊慌,手里拿着铜龙,老农知道自己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铜龙究竟为何会叫,两兄弟当时讨论了一个上午,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老农想着干脆将这劳什子扔掉,堂哥却说这龙似乎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扔掉恐惹祸上身。
那咋办才好呢?最后堂哥建议交给阿城市文管所,他说这东西看上去有些年头了,说不定还能换点钱,岂不是一举两得?老农一听喜出望外,直夸堂哥脑子好使!
两人来到文管所后,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年轻小伙。这小伙子当时粗略一看,便说这铜龙是现代人臆想出来的工艺品,没任何价值,文管所不收。
老农一听,不禁发起愁来。就在这时,堂哥突然对工作人员大声说:“年轻人知道什么,我这龙神奇着呢,它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嗷嗷叫唤呢?”
工作人员听堂哥说得有鼻子有眼,不敢怠慢,赶紧请来了所里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这老专家看过铜龙,心里也很纳闷。这龙看上去的确是一个老物件,另外它造型匀称,线条流畅,各部位呼应映衬,也的确是一件艺术杰作,可龙哪有坐着的?专家疑惑不解,连忙问老农这东西哪儿来的?
老农说阿城一处城墙的下面发现的。专家细细一打听,发现这城墙竟是一千年前,女真人定都阿城时,留下的古城墙。
“难道这龙跟金国人有关?”看到专家自言自语,老农上前悄声说道:“我这龙还会叫!”
专家一听,心里顿时一惊。他仔细检查,突然发现铜龙口中有个小洞——原来铜龙内部有缝隙,风从正面吹进,铜龙因空气振动发出了声响,这原理就跟吹哨类似。
此时专家更加疑惑了,这龙不但坐着,还会迎风发出声响,究竟是干嘛用的呢?他一时难以解答,便让老农先回家。
几天后,老农正在吃午饭,专家突然来到家里激动地说:“弄清楚了,这龙是金国皇帝马车上的一种装饰品!”
原来老农走后,专家查阅典籍,最终在《金史·舆服志》中发现这样的记载:(大辇)顶轮施耀叶,中有银莲花,坐龙。
原来这东西叫铜坐龙,是金国皇帝龙辇上的一种装饰品。铜坐龙迎风会叫,正是为了更好地彰显皇帝出行时的威严!
至于铜龙采取坐姿,或许是因为狗在女真人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故意将龙设计成狗的坐姿。老农仔细一瞧,这龙坐着的样子,还真像狗一样!
铜坐龙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