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一父亲得知儿子在学校被霸凌后,开了1100公里的车,赶到学校,给施暴者送烟、送钱,以表达他对学校处理结果的不满。父亲:“他们不是找我儿子要钱要烟,不给就打人吗?行,我给他!” (信息源:江西民生广播) 在这个五月的清晨,一阵汽车喇叭声突然打破了校园的宁静。紧接着,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校门口,他手里拿着一个横幅和一些钞票,怒气冲冲地大喊着孩子们的名字。 "你们是不是欺负我儿子,要他的钱要他的烟?今天我把钱和烟都带来了,你们有种就来拿!" 男子的吼声如雷贯耳,震惊了无数在校师生。很快,这一幕就在网上广为流传,引发热议。有人谴责男子的做法过于激进;也有人为他伸张正义、维护儿子权益的行为喝彩。 然而,究竟是什么样的校园霸凌,让这个本应在千里之外的父亲,不远万里赶来给儿子打抱不平那?原来,这位父亲名叫李先生,他的儿子李明在陕西一所中学就读初三,而他本人则在江苏打工谋生。 日前,李先生接到老家父亲的电话,说李明在学校遭到了同学的欺凌,还被勒索钱财。听到这个消息,李先生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之中——在他小时候,家境贫困也曾遭受过同学的欺凌和薄待,那种无助和屈辱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 李先生立刻决定亲自回老家处理此事,给儿子一个公道。他没有多思虑,拿上儿子被勒索的钱和烟,坐上了开往陕西的汽车,展开了一场跨越千里的"怒放之旅"。 到达目的地后,李先生发现儿子情况比想象的更糟。李明不仅遭受了霸凌,甚至留下了一些皮外伤,精神状态也极度低落,已经完全不愿再踏进校园。李先生愤怒之下,在校门口摆上横幅,高声呼喊施暴者的名字,手里攥着钱和烟做出了那番举动。 面对一位父亲如此不顾一切的反抗,学校和当地政府终于被震醒了。他们意识到这起事件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公共危机,必须从根本上制止校园暴力这种恶疾蔓延。经过一番努力,双方最终实现了和解,但始作俑者却依旧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校园霸凌何以屡禁不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法律的失范,虽然多个法律条文都明确规定,不得实施校园暴力,对未成年人身心的伤害将受到惩处,但因年龄等因素,施暴者却常常逃脱刑责。这无疑是对受害者的一种伤害和不公。 另一方面,校园欺凌案件处置中还存在其他漏洞。例如,在此次事件中,学校明显没有尽到应有的安全保障义务,否则不会发展至如此严重的地步。而那些霸凌同学的家长,在发现孩子行为严重偏差后,也没有及时加以管教和纠正。 与此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在助长校园暴力行为的滋生蔓延。比如有人认为逞霸凌是"很酷"的表现,是展示个人能量和地位的方式;比如一些低俗内容大行其道,肆意渲染暴力文化;再比如学校管理者官僚作风严重,将师生的安危视为毫无分量的小事等等。 可以说,校园霸凌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的挑战。唯有政府、学校、家庭和每个公民共同努力,树立文明理性的价值观,构建系统性的防控体系,才能真正遏制校园暴力,确保孩子们拥有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具体来说,政府应该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剥夺施暴者的"未成年人"保护伞,同时加大惩处力度,让校园暴力付出沉重的代价。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师生培训,及时发现和制止暴力行为,切实维护校园秩序。 家长也要尽到自己的职责,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同理心,让他们远离暴力和犯罪的诱惑。此外,社会上的有关单位、企业和个人,也要切实履行自身义务,共同营造一个文明有序、遏制校园暴力的良好氛围。 正如李先生所说:"我这次回来,不仅是为了我儿子讨公道,也是为了让所有被校园欺负的孩子们有一个公平的环境。"是啊,每个孩子都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如果在萌芽之时就遭受伤害,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因此,抑制校园暴力绝不应止于一地一时的整治,而应该成为一场长期的社会革命,只有全方位施策,才能真正让每一朵向日葵都能在温暖的阳光下自由生长。
陕西宝鸡,一父亲得知儿子在学校被霸凌后,开了1100公里的车,赶到学校,给施暴者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05-16 14:21:32
0
阅读:2794
杨、羊、阳、扬
和解就是助长犯罪
用户10xxx00
应该暴揍霸凌者!
用户10xxx20
对施暴者加大力度惩罚!还社会一个好的风气!学校霸凌太可怕!
猴子羊
和解就是开端!
云南 刘沛隆 昵称高
和解[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