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想法控制不了你的行动,你的行动也控制不了你的想法。如果你怀疑这一点,可以做一

光亮情感 2024-04-10 22:59:54

你的想法控制不了你的行动,你的行动也控制不了你的想法。

如果你怀疑这一点,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一边在心里想着「我不要看这个视频」一边保持观看,又或者在保持行走的情况下在心里想着「我要停下来」。

这个简单的实验会让你明白:你的想法是想法,行动是行动。他们有时候会合二为一,有时候又不会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是两回事这个事实。

很多人都试图控制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是内心的想法让自己展开了某种行动。

比如懒惰的人,会认为是懒惰的想法,让自己变得懒惰。

又或者戒烟的人,会认为是吸烟的想法让自己想要吸烟。

但真实情况并不是那个样子的。

让我们做出某种行动的原因是决策。

决策不同于想法。

想法是做出决策的条件,但不等同于决策本身。

如同黑色和白色,这两种颜色必须要同时出现,或者至少在我们的意识中同时出现,我们才能分辨黑色与白色。否则我们根本无从分辨。

在这个过程里,黑色与白色本身是想法。

而分辨它们,是决策。

控制自己的想法只会导致两种结果。第一种是对于自控力这种稀缺资源的错误使用。

第二个结果,是想法的剧烈反弹。

第二个结果,是「想法」的剧烈反弹。

很多人都知道那个经典的「白熊」实验,当我们试图不去想一头白熊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头白熊会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自己脑海。

原因在于大脑的「操作」与「监控」系统。

每当我们做出了一种决策,操作系统就会负责执行。

譬如,当我们做出了「读书」的决策,我们就会开始进行读书的动作。

于此同时,「监控」系统则在后台自动运行。它会创建一个读书的画面,然后将我们的动作与这个画面进行匹配。

如果匹配成功,说明我们成功的执行了决策。如果匹配失败,说明我们没有执行这个决策。接着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压力——譬如某种负罪感,这种压力会迫使我们遵循自己的决策。

可是,这个系统如果出现在我们的内心世界,就会造成问题。

譬如那头白熊。首先,我们的决策是「不想这头白熊」,接着,我们的操作系统开始执行这一决策。

我们的监控系统同时运行,它创造出「白熊」这个画面,通过这个画面,来匹配我们的内心里没有出现这个白熊的证据。

读到这里你会发现:

控制自己的想法是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决策。尤其是当你想要控制自己不要某种想法的时候,由于监控系统的存在,这个想法就会一直在我们的心中出现。

这就是为什么,越是试图控制自己的感受、情绪,就越是无法控制它们。

一个人会在试图控制不让自己崩溃的感受中崩溃。

会在试图控制不让自己堕落的想法中靠近堕落。

会在试图控制自己不让自己抑郁的情绪中抑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内心的想法?

很简单,让它们来去自如。

还记得开始时的哪个实验吗?

一边在心里想着「我不要看这个视频」一边保持观看,又或者在保持行走的情况下在心里想着「我要停下来」。

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答案是,在这个过程里,你只控制了自己的行动。

这就是让想法来去自如的关键:将你的注意力放在行动上,保持你对行动的感觉或者控制。想法就会成为行动的背景音。

有时候,这些背景音会因为你专注行动而被忘记;有时候,它们又会重新浮出水面。

但没关系,这一过程不过是你的评估系统在正常运转。

你需要做的,仅仅只是专注于你的动作。你的想法就会服务于你,而非成为你的阻碍。

接着,你会自然的做到爱自己,包括糟糕的那部分。

因为你会懂得接纳TA。

也会明白,那些所谓「糟糕的想法、情绪或者感受」,恰恰是你在用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为自己做出正确决策所必经的过程。

0 阅读:2
光亮情感

光亮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