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某,年龄39岁,2024年2月23号初诊,胃镜检查是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自述

孙大说知识 2024-04-08 09:56:49

谢某,年龄39岁,2024年2月23号初诊,胃镜检查是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自述胃胀满、胃痛,口苦,食欲减退,嗳气,泛酸, 我检查患者体征,脉细弦,舌苔薄黄腻,舌质偏红。 方用柴胡,黄芩,白术,郁金,扁豆,白芍,甘草,苏梗,制香附,炒神曲,炒麦芽,炒枳壳。 水煎服:患者用此方为基本方10天一个疗程,吃10天根据患者病变化调一次方,一共吃药30天,症状完全消失,饮食恢复正常。 给大家讲讲这个医案治病原理,主要给大家讲治病方法。 中医认为胃居中焦,与脾以膜相连,胃属腑而主表,脾属脏而主里。 脾气宜升,胃气下降;脾性喜燥,胃性喜润,二者相反相成,犹如称物之“衡”,平则不病,病则不平。其不平的病机,主要是升降的失调,燥润的不合适。 但是脾胃升降的生理活动,全赖肝胆的疏泄功能,肝胆的疏泄功能如果减退,那么脾胃升降的就会出现异常。 肝郁易化热,脾虚易生湿气,湿热影响中焦脾胃,所以患者会有胃胀满、胃疼痛,嗳气,泛酸,吃饭不香等。 这些虽然是胃病的症状,但从病机分析,是肝气不舒,肝郁化热,郁热犯胃侵脾,气机阻滞引起。 治疗当遵吴鞠通“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说法,疏肝胆以调升降,适燥润以和脾胃,纠其偏而达其平。

0 阅读:102
孙大说知识

孙大说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