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排挤的陆放翁:他的高洁风骨在诗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纵观陆游的一生,其

你好爆爆呀 2024-03-27 10:44:51

屡遭排挤的陆放翁:他的高洁风骨在诗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纵观陆游的一生,其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从12岁开始学诗,到84岁时仍“无诗三日却堪忧”(《醉书》)。尤其是入蜀于王炎四川宣抚使署任干办公事的中年时期,堪称陆游政治生活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谗言、嫉妒、打击、迫害等对于陆游一生而言是寻常之事。即便如此,陆游依然像芬芳的梅花一样,保持着傲雪独立的姿态,以自己的坚强和高雅抵抗世俗的污染。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梅花绝句》)正是陆游坚贞不屈、孤芳自赏之性格的象征。 陆游身上的这种坚贞和孤傲,在其诗作中淋漓尽显,在其词作中亦有鲜明而生动的表达,梅花以其超凡脱俗的幽香和冰雪之姿被赋予傲雪凌霜、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高洁品质,陆游咏梅实则自咏,梅花就是词人自身的写照。 幼年的陆游目睹了父辈们的情状,抗金报国的种子在心中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成年后,陆游成为坚定的主战派,并参加了张浚领导的北伐。可惜的是北伐失败,陆游被罢官,回乡闲居五年。此后,陆游大多做的是闲职。 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陆游抗金的抱负和收复失地的理想一次次受到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却始终不渝。 不难理解,《卜算子·咏梅》托物言志,以梅寄情,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词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这首词上阕写梅花。梅花开的地方是“驿外”“断桥”,荒凉寂寞;梅花开放的时间,是日暮黄昏,景况萧疏;梅花开时的天色是风吹雨打,交相煎迫。所有这些,均是“外观”的东西,是写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时,句句又是在抒情。“寂寞开无主”,正是主人公临水照影之后产生的孤独之感,是“内在”情绪的流露。 此情此景,不由惹得词人心生怜爱之意:梅花如何生存下去呢?是憔悴枯萎,默无声息地消失?还是不与世争,自怜孤独?亦或是坚贞自守,矢志不渝呢? 在词的下阕,词人对读者心中的疑惑做了明确的答复。如王安石所赞,冰封大地的时候,梅花傲然独放,暗香沁人,把美丽带给人间。 然而,此时的梅花虽是杨维桢笔下的“一树独生天下春”(《道梅之气节》),在陆游看来,却又是“无意苦争春”。已经很低调了,如果还是惹得“群芳”嫉妒,那就任它们妒忌去吧。自己会一如既往,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即便是凋谢了,飘零了,被弃置了,被践踏了,就是被碾成齑粉,化成尘埃,但那一缕一缕的“暗香”依然如故。 这就是梅花作为花之君子的品格和抱负,也是陆游自身的品格和抱负。整首词的文字是在摹写梅花的形态、色彩和禀赋,更是在暗喻词人自己。 淳熙七年夏,临川遭受多年不遇的恶劣天气,暴雨泛滥成灾,时任江西主管钱粮仓库和茶盐专卖事宜的陆游多方筹措款项,广施赈灾。然而,就是这样的尽责尽职却遭到了奸人给事中赵汝愚的妒忌,陆游被参劾后罢职还乡。 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闲居的时光,陆游或渡若耶溪,登云门山,或漫步佛寺道观,或卧读陶诗,度过了一段相对安恬闲适的时光。 陆游写下《好事近·岁晚喜东归》已是六年之后的 1186 年,此时已六十二岁的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府。当时词人居住在西湖旁,一夜春雨初霁,词人又忆起东归几年来的乡居生活,禁不住惹起心里的归思。山阴故乡已绝无“市朝陈迹”。 “市朝陈迹”出自宋代董师谦《钱塘怀古》“市朝陈迹在,图籍别人收”句,“市朝”是指市场和朝堂,也即追名逐利之地;“陈迹”指往事。 远离了喧嚣尘世,远离了世俗杂务,这里有小巷深处传来的阵阵卖杏吆喝声,有独钓一潭澄碧,有卖鱼沽酒后的沉醉。 这不正是一幅隐士生活的写真吗?它与陶渊明的诗词一样,物在言外。这样的清静无为、风流自赏、不与世俗浮沉的恬淡情怀,也是对“报国欲死无战场”的现实生活的抗议。 钓鱼归来,拿到集市去换上几串铜钱,然后去酒肆沽酒,正所谓借酒消愁,可待酒醒之后,满腹心事又该向谁诉说?没办法,只好通过吹笛来倾诉了。 那声声呜咽的短笛之音,仿佛词人驱遣不散的愁思。这愁思缥缥缈缈,就连河面上的沙鸥也似乎与词人灵犀相通,可以视为难得的知己了。沙鸥是种个体生活的鸟类,常常独自栖息在无人的沙洲上。 陆游欲诉心中无限事,竟无语凝噎,只有把鸥鸟视作可诉衷肠的知己了。个中滋味,非有此般深刻体味者不能道出也。 总结: 陆游的诗作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风光,更是他内心情感的深刻投射。他巧妙地运用意象的构造,将自己的高洁风骨和深刻感受融入其中,使得每一首诗歌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引人深思。 不管是什么诗,陆游都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渴望,以及对民族未来的殷切期望。这种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厚意,使得陆游的诗歌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0 阅读:0
你好爆爆呀

你好爆爆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