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诗风何时交融?从盛唐初期王湾的创作,探寻其融合程度 南北文化的融合对唐诗的

你好爆爆呀 2024-03-25 17:45:32

南北诗风何时交融?从盛唐初期王湾的创作,探寻其融合程度 南北文化的融合对唐诗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南北诗风经过长时间的冲突、碰撞和交融,到了盛唐初期,当时占据诗坛主要地位的北方诗人群体和吴越诗人群体的交游创作体现了这种融合。 而王湾作为北方诗人群体的一员,他的诗歌既有北人的豪迈雄壮,又有南方诗风的清新秀丽。 开元初期,当王孟、高岑、李杜所领导的诗歌创作高峰还未到来之际,出现于诗坛的是三个不同的诗派:一是张说领导之下的北方诗人群体,一是以“吴中四士”为代表的吴越诗人群体,一是崛起于岭南的张九龄。 这些诗人的作品风格虽不相同,但总的说来,都体现了北方诗人豪放壮阔的情怀。与此同时,伴随着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南方文化的复兴,在吴越之地涌现出了大量诗人,其中以“吴中四士”为代表,此外还有贺朝、万齐融、邢巨、于休烈、殷遥、张潮等。 他们风流清高、狂放不羁,这些吴越诗人并未在北方受到排挤、打击,相反他们同北方诗人一样大多受到了当时宰相张说的提携。他们的诗歌多写吴越间的优美景色,表现出了清新俊秀的诗歌风格和明朗悠远的诗歌境界。 而这南北两大诗人群体又非截然分离、毫无交往的。北方诗人的行迹经常达于南方,他们或去游玩,或去做官,如孙逖,他曾于开元初期任山阴尉,在此期间写作了大量具有浓郁南方色彩的诗歌,如《夜宿浙江》、《扬子江楼》、《淮阴夜宿二首》等。吴越诗人为了求官来到北方,有时甚至在北方长期为官。 并且,南北诗人还经常在一起酬唱交游,如贺知章的《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这两首诗。 当时同贺知章一样写作了这两首诗的还有北方诗人赵冬曦的《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莲字》、李元的《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私字》、王翰的《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筵字》、《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等。 由此可推断,他们当时是在一起唱酬的。而孙逖的《酬万八贺九云门下归溪中作》是他在任山阴尉时,与万齐融、贺朝等吴中文士交游酬唱时所作。 王湾据其《次北固山下》诗末二句则似为洛阳人,或早年住在洛阳。无论如何,他曾在北方生活过,而且中进士后一直在北方为官,先是于开元初任荥阳主簿,又参与编修《四部录》,后又任河南洛阳县尉。 作为北方诗人的他,直接受到了张说的提拔。张说十分称许他的诗歌,曾手题其《次北固山下》一诗于政事堂。 王湾还曾在先天元年进士登第后的一两年间到江南游历,辛文房《唐才子传》云湾“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在游江南期间,诗人深受江南清丽山水风貌的熏陶、感染,写作了许多佳作,流传至今的除了那首著名的《次北固山下》(一作《江南意》)外,还有《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 此外,王湾还曾与吴越之士贺知章进行交往,《奉和贺监林月清酌》一诗即是与其唱和之作。南北诗人群体的这种交游唱和使得南北诗风得以交流融合,而这种融合也就体现在了他们的诗歌创作中。 南方诗人由山清水秀的吴越之地到了北方,北方的人文、地理环境给他们浪漫俊逸的诗歌描画上了豪放朗阔的色彩,而北方诗人到了南方,描写南方娟秀清灵的自然山水,于豪放的笔力中增加了几许清新。 王湾笔下的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濒临长江,是南北船只必经之地。诗人畅游江南,当舟行至北固山下时,写作了这篇千古名作。首联从空间着手写了诗人乘坐的小舟在重重青山中行驶,在这片青山绿水间,即使远在他乡,却依然心悦神怡,充分反映了盛唐诗人的开阔胸襟。 颔联,恰值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相平,而在这水天之间独有一叶小舟高悬于水上,为读者开拓了一个广袤无垠的境界。 颈联是从时间入手,诗人于年末连夜行舟,至此地即将天亮,他看到残夜渐渐消退,一轮红日正从海面升起。而此时又正值岁末,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江上已经呈现出春意。 即使长夜还未完全过去,但太阳却正在升起,即使冬日的寒冷仍在,但春天却即将来临。“日生残夜”、“春入旧年”表现了时序交替,也引发了尾联的点点乡思。 诗歌将时间和空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使读者如在画中、如临其境,又富含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总结: 王湾诗歌中豪迈雄浑与清新秀丽风格的兼而有之正体现了盛唐初期南北诗风交融的结果。由此可见,生活于盛唐初期的王湾,作为北方诗人群体的一员,他的诗歌有着北人特有的豪迈雄壮。 同时,他又在吴楚之间往来、游历,与吴越文士交游唱和,受到江南清丽山水与俊秀诗风的影响,这样他的诗歌又具有了清新秀丽的一面,这两种风格在他身上交汇融合,正体现了盛唐初期南北诗风的最终融合,也预示了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

0 阅读:16
你好爆爆呀

你好爆爆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