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左不和”是历史事实,可不和的曾国藩和左宗棠却曾“一同”收复新疆(伊犁)?没错

李满谈过去 2024-03-20 11:29:53

“曾左不和”是历史事实,可不和的曾国藩和左宗棠却曾“一同”收复新疆(伊犁)?没错,这件事,还真是曾、左联合的结果。 原来,左宗棠以64岁高龄出征新疆后,虽终于在1878将盘踞新疆12年之久的阿古柏匪帮全部歼灭,但此时距离完全收回新疆还需要一个谈判。 与沙俄谈判时,清政府派出的大臣崇厚是个胆小怕事的人,明明左宗棠打了胜仗,可他因胆小懦弱,竟在俄国的威逼利诱下,擅自和俄国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 这是一份明显的不平等条约,沙俄同意归还伊犁,但要割走伊犁北、西、南边的三面领土,还要索取大笔军费。这就意味着,清政府费尽心力打了一场战,却丧失了伊犁地区的大片领土,还要以赔偿沙俄500万卢布的代价“收回”几座空城。 消息传回清廷,朝野一片哗然,舆论沸腾。左宗棠更是暴跳如雷:“仗都白打了吗?这次谈判不作数,必须重谈!如果谈不好,就重新开打!” 这一年,左宗棠已近古稀之年。 他经略西北多年,四处征战,透支了所有的精力,早已重疾缠身,甚至出现了咳血的症状。在新疆打仗的时候,由于水土不服,全身长满风湿疹子,奇痒不止,夜里难以入睡。 作为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左宗棠其实已经不适合再征战沙场。但想要夺回伊犁,只有他亲自远征。一旦谈判破裂,和俄国的战事就是一触即发。可是出了玉门关,能否活着回来就不好说了。衰年报国,心力交瘁,然而他没有退路。 就在左宗棠决心以命相搏之际,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场了。他正式登场这年,是1880年,此时曾国藩已过世八年,曾纪泽被清政府派往伊犁,与沙俄谈判。 左宗棠虽在曾国藩死后给他写过一封透着敬意的挽联,但他心里对曾国藩多少还是有些情绪的。面对曾国藩的儿子,左宗棠也不可能全无情绪。但国家大义当前,他决心完全抛下个人恩怨。 下定决心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与曾纪泽进行了商议,商议的结果是:他率军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进,为曾纪泽的谈判增加军事筹码。为了新疆回归,他甘做曾经的“仇人”曾国藩之子的“助攻”。这样的结果,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再度率军前往新疆之际,左宗棠让人抬着一口棺材,跟在自己身后,他是带着“风萧萧兮一去不复返”的决绝,踏上了平生最壮烈的征程。《清史稿》中对于这次军事行动的记载很简短——“宗棠舆榇发肃州”。短短七个字,概括了一个老人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一段波澜壮阔的西征史,一具血红棺材,将左宗棠的血性与倔强抬到了世人面前。 他的身后,是旌旗卷起的漫天黄沙。 出发前,左宗棠留下一封家书:“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沙俄知道左宗堂是块硬骨头,整个谈判拉拉扯扯了一年。如此漫长的谈判,曾纪泽这个年轻人肯定没问题,可在随军驻扎的“老骨头”左宗棠就吃尽苦头了。可他一直硬撑着,他知道:只要自己不倒,收复新疆就有望。 果然,1881年,一直盼着左宗棠病死的沙俄,终于没有耐心耗下去,退步了,与清廷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 在当时背景下,条约虽然也有割地、赔款等内容,带有不平等的色彩,但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在领事等问题上也收回一些权力。 就连西方媒体,都对孱弱的清政府在此次条约中争取到的权力感到不可思议:“他迫使大俄帝国把已经吞进口里的土地又吐了出来。这是俄国立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1882年的3月,春风浩荡,拂过玉门关。伊犁将军金顺率清军进驻伊犁,结束了俄国长达11年的殖民统治。至此,新疆全境收复。收复新疆,是晚清的对外战争中唯一的一次胜仗。 这意味着即使是在王朝末世,中国人也从未放弃过维护领土完整。从此,新疆成为祖国身躯上的一部分,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将它分离出去。在满目疮痍的中国近代史上,找寻国人如流星划过般的自豪与勇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左宗棠做到了,他做到的背后,是满腔报国之志的推动,亦是他对抗人性的结果。也从此时起,“曾左不和”被画上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又异常圆满的句点。图为左宗棠与曾国藩

0 阅读:72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