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孙中山夫人卢慕贞和儿子孙科,女儿孙娫、孙婉的一张合影,该合影拍摄于1910年。当时的卢慕贞与孙中山尚未离婚,但彼时孙中山与卢慕贞处于长期分居的状态,且他已有了第二任夫人陈粹芬。 卢慕贞和子女们拍下这张照片3年后,孙中山邂逅了宋庆龄,两年后,为了迎娶宋庆龄,孙中山与卢慕贞正式离婚。 孙中山与卢慕贞的离婚,颇有点“和平分手”的意味,两人虽未一别两宽,但是分别后始终保持着适度温情,不失为佳话。 孙中山和卢慕贞的婚姻为何可以如此“安稳”过渡呢?答案有五方面。 第一,孙中山与宋庆龄欲结婚前,孙中山曾派两位重量级人物前来游说卢慕贞离婚。这两人,一个是孙中山的侍卫官郑卓,一个则是他们的儿子孙科。他们此番前来,还拿了一封早已拟好的《离婚协议书》。 孙中山派他们两人前来,自有他的考虑,郑卓是他们两夫妻共同的亲信,孙科是他们共同的儿子,他们既能来游说她离婚,这件事情自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卢慕贞是个极聪慧的女子,她岂会不知:若她不在离婚书上签字,将等于是让他们为难。 第二,卢慕贞深爱孙中山,且支持他的革命事业,她自然会倾向于做更有利于孙中山的选择。她明白自己已经年近五十,频繁生养又耗损了她的身体,她根本不可能像宋庆龄那样跟着孙中山东奔西走了。 所以,对于孙中山而言,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何况她还没有文化,更不懂英语,且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这样的她,自然已帮不上孙中山。既帮不上,那就再帮最后一次:离开他,就是对他最大的“帮”。 越爱一个人,往往越容易产生愧疚心理。卢慕贞便是如此,即便孙中山跑来和她离婚,她也不觉得他是在伤害自己,而只觉是自己各方面不行,拖累了丈夫,心里满满都是愧疚。她的愧疚感,在她签完离婚协议后的那句话里就能听出来,签完那个“可”字后,她对阿卓说: “阿卓,我确实帮不了手,我学识唔够,更唔识英文,我又缠脚,行走也不方便,我点样(这样)可以帮先生呢!” 第三,懂革命的卢慕贞曾数次与孙中山经历过生死,所以,她比谁都清楚:做孙中山的女人,几乎等于牺牲。 孙中山广州起义失败后,清政府曾通缉孙中山,卢慕贞一家子也受到了牵连。为了逃命,卢慕贞带着四岁的儿子孙科和襁褓中的长女孙蜒,与家人们一起逃到了香港。之后,他们又经几轮辗转后,逃往了檀香山,并投奔大哥孙眉。 逃亡路上,卢慕贞吃尽了苦头。最终,她虽然躲过了死劫,可她的身体也落下了病根。期间,她还一直担心着丈夫的安危,得知丈夫扮了女装才逃过清政府缉拿后,她才终于能睡安稳觉了。 革命尚未成功,路上不知还将有多少艰辛。这样想着时,卢慕贞对即将与丈夫结婚的宋庆龄,不仅丝毫没有妒忌,还满满都是感恩和担心。的确如她所料,后来的宋庆龄多次遇难,甚至在陈炯明兵变时,为了保护孙中山突围失去了腹中的孩子,且差点没了性命。 第四,卢慕贞本身是大女人,她出身累世积善的书香门第之家,父卢耀显曾漂洋过海至美国檀香山经商获富。她的性格和出身,注定她是识大体的,这样的女子,做任何选择时,都会先权衡利益。 卢慕贞清楚,自己与孙中山有子女,他们属于“打断骨头连着筋”,就算没有这一纸婚约,孙中山该履行的义务照样会履行。用孙中山的话说:就算离了婚,“我们也还是我们”。若她做个顺水人情,成全他和宋庆龄,她不仅能得到丈夫和革命者的尊重,还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和孩子的利益。所以,利益权衡下,放手成全,是她卢慕贞的最优选。 第五,与孙中山离婚前两年,即1913年,卢慕贞的女儿孙蜒因病辞世了。女儿的死,让她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也是因着这痛苦,她看透了很多东西。她经由女儿的死,放下了很多执念,这些执念中,包括对丈夫孙中山的某些执念。 基于以上五方面的原因,卢慕贞在收到《离婚协议书》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签了字。她甚至还在签字后叮嘱儿子孙科“一定要尊重继母宋庆龄”。 在与孙中山的婚姻里,卢慕贞看似是受害者,实际上却是受益人。她的儿子孙科在国民党内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以至于到了台湾后,蒋介石曾想让他做副总统。她自己则一直与孙家人在一起,并常住在位于澳门的寓所中,该寓所位于文第士街一号,即后来的澳门国父纪念馆。 因他虽与孙中山离婚,但从未与之有过任何冲突,所以,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孙家所有人都极尊重她,她的晚景也极好。她的八十寿宴办得极隆重,宴会上,人们还是尊称她为“孙太夫人”或“卢太夫人”。 1952年9月7日,卢慕贞在澳门病逝。死后,她被葬在了孙中山故乡,墓碑上刻着的是:孙母卢太夫人墓。
下图是孙中山夫人卢慕贞和儿子孙科,女儿孙娫、孙婉的一张合影,该合影拍摄于1910
李满谈过去
2024-03-05 21:45:14
0
阅读: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