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如何止于智者?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和斯大林的这段轶事,恰能回答这个问题。 1952年9月,即离朝鲜战争结束不到一年之际,中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一同前往苏联,向斯大林介绍朝鲜战争的情况。 当时,中国方面的代表有周恩来、陈云、彭德怀、粟裕等人,而朝鲜方面则有金日成、朴宪永等人。 当天的宴席上,斯大林亲自出席,在和中朝两国领导人敬完酒后,他又单独敬了彭德怀一杯。 那次宴席后不久,斯大林突然提出“开会”,不过,这次会议,他没有邀请朝鲜方领导人,而只邀请了中国代表团。这让代表们有些奇怪,他们隐隐感觉到:似乎要有什么事情发生。 果然,会议刚开始,斯大林就用极严肃的口吻问彭德怀道:“你们是不是在朝鲜杀过俘虏?你们知不知道国际上有公约不许杀俘虏?” 斯大林此话一出,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不管是中方代表,还是苏方代表都屏住了呼吸,他们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彭德怀。 彭德怀听完翻译后,用一种很复杂的眼神看了一眼旁边的斯大林,然后便一句话也不说了。此时的彭德怀十分清楚:斯大林一定是从哪一方的口中,听到了什么谣言了。身经百战的彭德怀当然清楚:面对谣言,一旦开口自证,就很容易掉进自证的陷阱。 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境况下,就算彭德怀能够证明志愿军的清白,也会让形势变得更严峻。想想,如果斯大林相信了彭德怀的说辞,他势必会去质问给他提供这个虚假消息的一方,到时候势必会让本就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让谣言“止息”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怎样让谣言止息,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沉默不语,不发一言。 斯大林见彭德怀一言不发,竟有些着急了。苏联方面的人则群起而质问他道:“快回答,到底杀过没有!”“你们杀过多少俘虏!” 面对他们的步步紧逼,斯大林依旧和没事人一样,只镇定自若地坐在那儿,一句话也不说。 彭德怀的态度,不仅让苏联人生气,也让中方的代表们有些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起身劝彭德怀至少说句话,他们说:“有没有杀过,就是你一句话,你就说出来,不要让双方为难。” 众人劝说彭德怀一个多小时的结果是,彭德怀始终一言不发。所有人的耐心都到了极点,可彭德怀给人的感觉却是:你们继续逼问,就是问我一天一夜,我也是坚决不开口! 面对“坐功”如此了得的彭德怀,斯大林彻底泄了气,他只好打圆场说:“你不要以为我心疼美国人,我一点也不喜欢他们,你们在战场上杀他们几千几万,我才高兴呢!但是,不能杀俘虏。否则消息传到国际上,我们在政治上就输了,这是国际公约不允许的。” 斯大林说完后,拉着彭德怀的手走到了酒桌前。他举杯的瞬间,彭德怀终于如释重负:这一关,算是过了。 多年后,当时在场的中方翻译师哲在回忆中,这样讲述彭德怀之沉默的高明,他说: “当斯大林逼问彭德怀的时候,我只觉得斯大林把我军的水平估计得太低了。我军从十年内战到八年抗战到三年解放战争,一贯的纪律和传统之一,就是不杀俘虏、不虐待俘虏,而是优待俘虏。 彭德怀作为主要统帅之一,怎么可能不遵守呢?但是彭德怀为什么不加以否认呢?当时我还不太理解,后来越想越觉得彭德怀高明!因为既不能把没有的事情说成有,又不能加以否认,因为否认了,斯大林又会像逼问他一样去逼问诬告者,那样就会使已经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 因此,从大局着想,还是让这个‘不解之谜’存在斯大林心里为好。自己被误解,他不在乎。我们的彭总啊,你真是机敏过人,品德过人啊!” 如此彭德怀,也难怪毛泽东会感叹: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谣言如何止于智者?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和斯大林的这段轶事,恰能回答这个问题。
李满谈过去
2024-03-16 13:24:38
1
阅读: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