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门生黄维为何至死都不肯原谅部下廖运周,以至于1983年在会议上碰到他时,仍对他怒目而视呢?这一切,还得从淮海战役中,黄维被生擒的故事说起。 黄海战役打响后不久,解放军就在双堆集将运动中的黄维兵团四面包围。此时摆在黄维兵团12万人面前的生路只有一条:突围。 怎么突围呢?黄维决定从4个军中各挑一个主力师,让4个师开路突围。廖运周所率的110师由于战斗力强,也被选中了。 黄维是个典型的傲娇脾气,他自恃兵团武器装备精良,且没有遭受过大的打击。所以他认定:如果让4个师一齐突围,解放军根本拦不住。 对于解放军而言,黄维如果真的走这遭棋:让4个师一齐突围,并非挡不住,可那样一来,伤亡会更大。 关键时刻,本是地下党出身的廖运周见势不妙,立马找到上司黄维献计,他说:“4个师一同前行,在狭小地带施展不开,倒不如用一个师打前锋,其他3个师在后面策应;前锋师进展得手,后面的3个师迅速跟上,以扩大战果。我部愿意做全军的开路先锋。” 黄维一听两眼立马亮了,他想不到:到了九死一生的关键时刻,党国之中竟还有如此忠勇之士。他当即同意了廖运周的策略,并大方地表示:“武器装备随你挑!” 廖运周随即和解放军取得联系,他再次请求起义。 之所以说他“起义”是再次,是因为早在1946年,廖运周就准备在豫北起义,可因为蒋介石突然对110师进行调动,他的起义计划被迫搁置。第二年,廖运周再次请示准备起义,邓小平出于全局考虑,劝他“暂缓起义”,理由是:“在最有利的时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廖运周就等到了1948年的双堆集。 廖运周再次提出起义后,迅速获批,无疑,这就是邓小平当日说的“最有利的时机”。机不可失,廖运周迅速率部抵达6纵阵地后当即起义,堵上了这个可能的突围口子。 廖运周的起义,直接导致黄维此前的部署被全盘打乱,他再也没有找到如此好的突围机会了。 大战后,黄维和12兵团司令胡琏一同逃跑。在逃跑过程中,胡琏将新的坦克“让”给了黄维,没想到,这个没有经过战场考验的新坦克在半路抛锚,黄维成为了俘虏。 被俘虏后,黄维和其他的国民党将领一起接受改造。被改造期间,他是最傲娇的一位,他始终认为:自己没能突围是“猪队友”廖运周坏了事,而不是自己本事、能力不够。也是因此,他在心底里恨透了廖运周,恨不得扒他的皮、吃他的肉。 心里不服气的黄维,在被改造期间是个出了名的“顽固派”,他甚至还在功德林和军统人员打过架。他还时常在被改造期间吟诵《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因此,他成了最后一批被特赦的国民党将领:直到1975年才被特赦。 被特赦的黄维还做了全国政协委员,如此一来,他就难免会和被封为开国少将的廖运周打照面。 黄维的女儿知道父亲与廖运周的过节,她一直想让两人恢复良好关系。因为太想让父亲放下对廖运周的仇恨,她常在父亲面前说廖运周的好话。 得知父亲在会议上对廖运周怒目而视,闹得很不愉快后,她对父亲说:“廖伯伯本就是共产党员,他起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他并没有针对你,都是大势的结果,你何苦一直不肯原谅他呢?” 即便女儿把话说到了这份上,黄维也依旧只从鼻子里“哼哼”,根本就没有要原谅廖运周的意思。 黄维不肯原谅廖运周,廖运周心里当然也不好受。因为不好受,他把这事告诉了他和黄维在军统时期的共同好友文强,文强于是充当说客去说服黄维:“恩恩怨怨不要总记在心里,付之一笑就对了嘛!”结果黄维却昂起脖子说:“你付之一笑,我笑不了。” 此后,廖运周明白,黄维是至死都不会原谅自己了,只能摇头叹息。 黄维1989年离世后,全国政协对他的评价是:“为人耿直,尊重感情,个性刚强,生活俭朴,为人称道”。 颇为让人唏嘘的是,蒋介石在世时,在台湾对黄维的评价则是:“头脑荒谬,不配做军人。”若黄维知道这个结果,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天子门生黄维为何至死都不肯原谅部下廖运周,以至于1983年在会议上碰到他时,仍对
李满谈过去
2024-03-14 20:11:34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