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饭后闲聊,聊到“谁的人生是你真正羡慕过的”,大家各抒己见。一个新朋友的答案让

李满谈过去 2024-03-12 13:10:55

昨天饭后闲聊,聊到“谁的人生是你真正羡慕过的”,大家各抒己见。一个新朋友的答案让我很意外,他说:“我羡慕的是弘一法师,他少年享尽荣华富贵,青年为自己活,中年为身边爱的人而活,临近不惑,又挣脱所有束缚,为天下苍生而活。” 我还没反应过来,一个老朋友就用有些戏谑的口吻怼他道:“把抛妻弃子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只有你了?你是身上责任重,也想丢责任吧,弘一这种人,我瞧不上,我尊重的人,是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养育自己的土地,对得起生自己的人、自己生的人的。” 老朋友见我的新朋友不答话,补充道:“一个人心里有亏缺,心不完整,我不信他能修得好佛”。 听完老朋友的这句补充后,新朋友不紧不慢地说:“弘一认为的人生最好状态,就是求缺不求满。福不享尽,让三分给他人,义不占尽,留三分给他人。” 老朋友更加不高兴了,他嚷嚷道:“你们是一类人,想法一样,我们没什么可说的。” 眼见两人要起冲突,我赶紧打圆场说:“弘一出家以后的生活并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舒服,他修的是律宗,律宗对人要求极其严苛,不仅事事讲亲力亲为,还要求修行者严格地过午不食,且绝不沾荤腥,也不能搞音乐、绘画等,甚至连生病都不能去医院,所以他晚年扛了三次,死活不去医院,甚至也不愿用药,61岁就圆寂了。” 听了我讲的这些“内幕”,老朋友张了张嘴,终于没再说什么。新朋友则一脸淡然,想来,他早已经知道弘一的这些轶事。 让我没想到的是,临近分别时,两人异口同声问我怎么看待弘一法师出家。看他们那架势,我确定,他们不是想听我对他“因何出家”的解析,毕竟,这些多数人都已知晓,他的弟子丰子恺也对此进行过阐述。 见他们逼我表态,我终于没忍住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说: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肯定也不欣赏这种抛妻弃子遁入空门的人,我坚持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必去寺里,去山上,真正的修行就在红尘里,孝顺父母是修行、养育子女是修行、做好分内事也是修行、修正己心修正行为也是修行。” 老朋友听了欢欣鼓舞,接住我的话说:“我跟你观点一致,想成圣先成人!真正的修行,不在山里庙里,在心里!” 新朋友似有所悟,但他仍有疑惑,停了一会儿后,他说:“你们说的修行,是‘红尘炼心’,把红尘当道场,可红尘酒色财气迷人眼,可不容易噢。” “正因为不容易,才是修行啊,红尘业火炼金刚啊!”老朋友笑着说。新朋友沉思了一会儿后说:“这么说起来,弘一当真是可惜了,他舍弃了最好的修行地。” 对于弘一法师出家的种种,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图为弘一与弟子刘质平(右一)和弟子丰子恺 注:刘质平为弘一在俗时资助留学的学生,后为音乐家,于1978年辞世;丰子恺为著名书画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病逝于1974年

0 阅读:35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