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汪精卫墓未被炸前的一张照片,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45年底,也就是抗战胜利后不久。从照片可知:汪精卫墓杂草丛生,且墓顶上站着一个人。 这张照片被拍下后不久:汪精卫的墓地就被蒋介石秘密命人给炸掉了。负责炸墓的何应钦等人,还在炸毁其墓地前一天夜里,即1946年1月15日,召开了一个“炸汪精卫墓地会议”。当晚参加会议的人员还不少,有南京市市长马超俊,南京宪兵司令张震等人。 为什么炸个墓地需要如此“大张旗鼓”呢?原来,这汪精卫夫人陈璧君早就料到了这一日,所以,她在给丈夫修墓时,用了5吨坚硬的碎钢块掺在混凝土里,然后浇灌成厚厚的墓壳。换句话说,何应钦等要炸的汪精卫墓,几乎等于一个大碉堡:不费一番心思和功夫,根本炸不掉。 开完会后他们并未马上动手,而是着手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会议后的第六天,即1月21日晚,炸墓计划正式启动,负责打头阵的是74军副军长邱维达,他率74军51师工兵营事先对汪精卫墓所在的梅花山一带进行了封锁。 最终的炸墓计划由工兵营营长李东阳执行,他一声令下后,战士们就将150公斤的烈性炸药放置在了汪精卫墓(照片中站人的位置)上。 随着两声巨大的爆炸声,汪精卫墓被炸开了。如他们事先所料想的那般,刚好炸到棺木裸露出来。因为此时汪精卫刚刚下葬一年多,所以,棺木被撬开时,他的尸体并未腐烂。只见棺木中的汪精卫身穿藏青色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肩上还披着一条红色的绶带,看起来很威严神圣。棺中只有一件陪葬品,就是汪精卫的手抄诗稿。 为汪精卫验明正身时,士兵从他的马褂口袋里意外发现了一张3寸纸条,上面写着“魂兮归来”4个大字。这大概是陈璧君感念自己丈夫客死日本,而专门写的招魂归国咒语。 身份确认无误后,汪精卫的遗体怎么处置呢?这可不是小事。若直接扔了显然不妥,这一来有侮辱尸体的嫌疑,二来,也容易发生变数。最终,他们决定将汪精卫的尸体进行火化。火化后,汪精卫的骨灰并没有像野史传说的那样被撒进臭水沟,而是被通过烟囱飘洒向了南京的天空中。至此,汪精卫终于“挫骨扬灰”。 事后,人们在汪精卫墓地原址建了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今天的观梅轩。20世纪90年代,观梅轩对面出现了一尊汪精卫跪像,面向中山陵,似低头请罪。陈璧君若泉下有知知道这所有,不知会作何感想。 也因为被拍下这张照片后,汪精卫墓就被炸毁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张汪精卫墓的照片,是其墓地留给这个世界的唯一也是最后影像。可叹:其墓如此坚固硕大,却也依旧被炸为了平地,看来,若想不朽,光靠修墓或者设法被人记住是不行的,还得以“立德立言立功”的方式活在人们心里才行。
下图是汪精卫墓未被炸前的一张照片,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45年底,也就是抗战胜利后
李满谈过去
2024-03-10 14:10:24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