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处》|你想去别的地方吗
陆逊聊文学
2024-03-03 00:04:25
《第二处》是美国当代作家蕾切尔·卡斯克的最新力作,这本书的叙述人称为第一人称。“第二处”代表人因中不受规则束缚的“别处”,就像兰波所说的“生活在别处”,而大多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生命里,找不到第二个可以让自己栖息的地方,去反思自己生命中激情回荡的时刻和充满智性的记忆。
🍂
读了前十几页的时候,感觉这本书是在说明作者的絮语,对任何事情存在兴趣,但真的很难相信这些事物都是在真真实实的存在,感觉自己一直生活在生活的框架里,却不能对真正的人性做出抉择,看到自己的孤单,却从未向他人真正揭示过自己内心的想法和伤痛。看到了一个女性的对自我的痛苦,生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中,会觉得非常的矛盾和痛苦,会因为自己创造的东西难受而纠结。
🍂
其实真正阅读下去才发现作者这些充满激情,但是在内心深处的文字,是全然写给一个画家L的,也就是说故事中的我对画家L充满了炽热的感情和思念。“第二处”也就是第二个住处,可以独处,也可以接待不少的访客。这个地方似乎相对于大多数人觉得的宜居地而言可以享受的,每天清晨太阳从林间升起照的房间窗户里的阳光,也可以享受沼泽那悠长平直的沙洲和带有戏剧性的流光溢彩,酝酿的风景也表现着人们内心的情绪。
🍂
但画家作为一个艺术家,对女人也是这样的想法吗?其实并不是。画家L的性格非常自大,哪怕自己是女子一生鲜少爱过的人之一,但这并不能唤醒他对爱情的追求。女子对于画家L的爱也仅仅存留在苦涩和痛苦的表面,画家L总能用残忍的方法代女子了解事情的真相。
🍂
“在他看来我代表的是必死性,因为我是一个他无法用欲望某些或改变的女人,换句话说我是他的母亲,那个他始终害怕会吃了他,拿走本是她创造的形体和生命的女人。”在这段关系里,充满了迫切想要毁灭的冲动和畏畏缩缩的恐惧。在感情里总是让位的是对方而不是自己,但在情感里,蕞先妥协的永远是女子,而不是画家。
🍂
在这部长篇小说里,我们也看到一种不稳定性,除了永恒不变的真理,除了一个人为自己创造出的东西,蕞后只剩下结尾的孤独告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