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市场化是导致中国足球不进步的原因?
我不这样认为。
足球市场化的根源是没有钱去搞“体校足球”。
跟其他竞技体育不同,足球要搞好所需要的人才数量要比其他项目多得多。
毕竟,足球是11个人V11个人。
你有一两个天才是影响不了大局的。你把巅峰梅西给当下中国男子国足,也带不动呀。
一方面需要钱去搞青少年足球,另一方面还需要给青少年足球的人才有挣钱的“前途”。
如果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很努力,结果没有出路,或者出路是低收入。那怎么可能有人投身呢?
巴西,阿根廷,乃至美国的篮球,足球,他们有那么一群底层孩子:他们没法读书改变命运,只能靠体育,音乐等改变命运。
中国的孩子多数还可选择读书。
所以,中国足球要足够大规模,足够的利益去吸引孩子们去踢球。
看看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才多大规模?
球队数量少,比赛场次少,这竞技水平怎么保障?
我一直认为,中国足球要搞好,起码要建立一个至少30个球队的顶级联赛;并匹配一个超300个球队的次级联赛。
足够多的球队,每个球队每年足够多的比赛场次。那有人,有比赛场次,水平自然会提升。
足够多的球队,也可以吸引更多人现场看球,也可以让更多球队深入社区,学校来维护球迷,实现大众体育,大众健康。
任何缩减规模的操作,都不利于足球竞技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足球市场的培育。
用户14xxx35
十赌九诈,足球一样
咔塔山
不是没钱,本地职业化初始时,出租,地产,文化,挣钱的行当都给俱乐部配上了!然后呢?
weik
没钱的男足,比有钱的男足踢的好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