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应城县县委书记范浩清出差北京,偶尔听闻刘仁静还在世的消息,他大惊,因为刘仁静是应城人,也是中共一大的代表之一,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刘仁静离开了,却不想他依然还在世。
1984年的一个清晨,应城县的县委书记范浩清抵达北京出差,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他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之一、应城儿子刘仁静,竟然还在人世。
刘仁静1902年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县一个书香门第,他从小学业优异,后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附属中学,在校期间,他结识了张国焘等进步青年,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刘仁静带领学生冲进赵家楼,打开大门响应游行,1921年,他作为北京大学代表,与张国焘一起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仅仅19岁。
范书记决定拜访这位老人家,第二天,他来到了刘老位于新街口外大街的家,见到了一位背着剑在院中练剑的老者,范书记自我介绍后,刘老放下剑,露出惊讶和感动的表情,他说,离开故乡几十年,没想到故乡的父母官会突然拜访,让他十分激动,家乡没有忘记他。 两人坐下,刘老开始讲述他从参加中国共产党,到后来因站在托洛茨基一边而离开应城的复杂往事,他还谈到自己在北京的家庭生活。
听完刘老的故事,范书记感慨万千,他没有想到刘老走过的历史弯路竟如此惊心动魄,范书记承诺会向上级汇报情况,为刘老争取应有的待遇。
回到应城后,范书记在县委会议上详细介绍了刘老的情况,刘老作为革命的亲历者,他的故事让与会者感到震撼,范书记认为有必要关心刘老的生活,给予他应有的政策关怀,会后决定成立专门小组负责刘老的事务。
此后,刘老的事迹在应城广为流传,人们被他跌宕起伏的一生经历深深打动,由衷地敬佩他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精神,应城县委和政府采取行动,改善了他在北京的生活条件,专门派医生为他做体检,确保他的身体健康。
然而三年后,刘老还是在一个清晨离开了人世,应城人民自发聚集,缅怀这位老前辈,县委书记范浩清在追悼会上代表全城人民告别刘老先生,感谢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给应城留下的革命烙印。 如今,包括刘仁静在内的中共一大代表都已仙逝,但他们为革命事业的奉献将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部分,我们将铭记老前辈的事迹,继续前行,为中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