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代黑帮老大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回国探亲,他对上海博物馆馆长说道,回头给你们送点古金币过来,本以为是一句玩笑话,谁知杜维善果真送去了价值数亿的古金币,他为何会捐给上海博物馆呢?
1991年,一代上海滩黑帮老大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携家小从加拿大老家回到上海探亲。
当年杜月笙在上海势力一时无两,杜家儿女们也都衣食无忧。
谁知好景不长,家道中落的杜维善后来只身赴澳,艰难求生,终于一战成名。
这次回国,他首度参观上海博物馆,一眼相中了那枚萨珊王朝金币,终于醒悟要将自己多年血汗收藏回馈给国家。
杜维善的父亲,便是上海滩数一数二的黑帮掌门人物,杜月笙。
年轻时的杜月笙性子刚烈,打打杀杀惯了,手下兄弟遍布上海滩各大角头。
杜家的地位,顺理成章让杜维善和他的兄弟姐妹们都过得衣食无忧。
谁知20世纪40年代的战乱使杜月笙的势力大不如前,家道中落的杜维善,只得卷铺盖去澳大利亚谋生。
当年只身前往澳大利亚的杜维善,一开始过得相当不易。
他不得不在屠宰场打工以维持学业,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
后来,他敏锐发现了澳大利亚与出口贸易的商机,开始从事牛羊肉进口生意。
多年奋斗不懈,杜维善终于累积了第一桶金,得以在商场上站稳脚跟。
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杜维善无意间发现了古金币投资的巨大商机。
他迅速将部分精力投入到古金币的收藏和鉴赏中,积累了大量的文物珍品。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便是那数以百计的萨珊王朝金币,它们个个造价精美,珍贵绝伦,令古玩界的人士趋之若鹜。
1991年,杜维善带着家小从加拿大回到故乡上海探亲。
他欣喜地发现,当年家道中落后的杜家宅邸,已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下焕发出新生的活力。
这一次回国,杜维善决定首度造访上海博物馆,寻找那些承载着千年华夏文明的古董珍品。
在参观的过程中,博物馆馆长特意向杜维善介绍那枚镇馆之宝,一枚极其罕见的萨珊王朝金币。
杜维善不禁失笑,他告诉馆长自己家中的萨珊金币加起来足有几百枚之多。
看到馆长惊讶的表情,他表示自己一直想要将这批珍贵藏品捐赠给国家,因为“海外儿女要拥抱中国根”的理念始终牵引着他前行。
起初,馆长还以为杜维善只是一时兴起,并未把这番话放在心上。
一个月后,杜家竟真的送来了367枚价值数亿的萨珊金币!
接下来的岁月里,杜维善又多次向博物馆无私捐赠丝路古钱币,其数量之巨大、价值之昂贵着实令人瞠目结舌。
更值得人们尊敬的是,杜先生从不索取一分一毫的回报,只盼这些文物能为国家作用。
直到今时今日,杜维善仍过着加拿大的富裕退休生活,但他的心却永远留在了中国这片热土上。
每当想起年少时的奋斗历程,杜先生都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父亲当年的嘱托,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要记住自己的中国根。
正是父亲这句看似简单的教诲,点亮了杜维善前行的道路,使他在异国他乡也永远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
“我把古钱币捐给博物馆,主要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也想让大家记住我父亲的故事。”杜维善不止一次地向媒体坦言。
可以说,这批古金币的捐赠不仅丰富和扩充了国家的馆藏,也成为杜家芳名绵延千秋的见证。
如今每每回望杜月笙父子跨越国界、历尽艰辛而终获丰收的人生,我们不禁要敬佩的是他们骨子里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中国情怀。
韭菜炒大葱
老杜也是抗日英雄
用户17xxx34 回复 12-08 20:30
捐了不少军用物资,好像有2000多具荷兰产的防毒面具,其它不详…
用户11xxx15 回复 12-10 00:57
当年杜月笙把自家轮船开到长江后沉船,其余爱国商人效仿,阻止日军前进
尚普生活
当年,不走。也许和黄金荣人手一把扫帚?
天空之城 回复 12-08 22:28
不挂个牌子?
风云变幻
博物馆:一枚我们当宝,一下367枚那不是档次都没了?我们不要!
火山
估计阿三已在追讨的路上
$←_← 回复 12-09 18:29
关阿三什么事,古撒珊帝国是现在的伊朗及附近
爱国至上
一会澳大利亚,一会加拿大,到底是哪里。
可可西里
一会儿加拿大!一会儿澳大利亚!还造价精美!
wlof
老杜死的时候几乎身无分文了,哪里来的这么多金币?
wlof 回复 报纸糊墙 12-09 17:32
那为啥我说得就不是真的?
报纸糊墙 回复 12-08 23:44
如此,则不别看此文,遁之即可。
用户13xxx32
美化黑帮。
周颖俊
杜,有功劳
用户77xxx08
只知道他兄弟杜维屏当年在旧上海投机倒把差点让小蒋给毙了
用户17xxx34 回复 12-08 20:31
杜,黄,跟蒋光头都是拜把子兄弟。
铜豌豆
想骗我们炒外国金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