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国际环境日益恶化,为确保国家安全,毛主席决定重用彭德怀参与国防建设,然而,彭德怀却因过去的经历而犹豫不决,尽管如此,毛主席仍坚持邀请彭德怀出山,希望他能为国家贡献力量,经过一番思考,彭德怀决定接受这个挑战。
早在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直言不讳,被错误地定为“反党集团”首领,尽管身陷囹圄,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人民发声,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使毛主席在多年后仍然信任并重用彭德怀。
彭德怀自幼生活艰苦,父母早年去世,留下他和三个弟弟妹妹相依为命,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他们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尽管生活困苦,彭德怀却没有放弃努力,他通过贩卖鸡蛋和道地蔬菜来赚取口粮,支撑起整个家庭,正是这段艰苦的经历,塑造了彭德怀坚忍不拔的性格。
16岁那年秋天,彭德怀决定投身军旅,临行前,他细心地安排好三弟妹的生活起居,带着家里仅有的积蓄离开了家乡,村里的“叔伯父兄”为他送行,期待着他能在军界有所作为。
在部队里,彭德怀遇到了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导师——段德昌,段德昌是一位共产党员,他不畏强权,挺身而出为百姓发声,他的正义感和理想情怀深深地感染了彭德怀,在段德昌的影响下,彭德怀逐渐认识到了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源,并开始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
1928年秋,彭德怀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开始在军队中开展政治学习,发动士兵与人民之间的互助合作。
每逢水灾旱灾,他都会带领部队第一时间奔赴救灾;村里有喜事,他也会让战士们献上一曲祝歌,士兵们对百姓如同兄弟姐妹一般,百姓也待他们如同亲人一样,很快,彭德怀的名字成为了那片青山绿水间最受敬仰的名字。
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率领部队在鄂豫皖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先后组织发动百余次战斗,歼灭日军上万人,他运筹帷幄,策马疆场,彰显无双的军事谋略,日军闻风丧胆,称他为“鄂北之虎”,彭德怀不仅打回了无数敌后掠夺来的民粮民财,还解救了被掳人民无数,当百姓们说到“彭司令解放了我们”,彭德怀感到无比光荣和欣慰。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彭德怀奔赴朝鲜,与彭加木合作指挥作战,他指挥志愿军历经艰险,最终取得重大胜利,长津湖大捷平息了联合国军的蔑视,为和平谈判争取主动权,彭德怀凭借这场胜利声名鹊起,一跃成为世界级名将。
1965年,彭德怀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开始时他不适应繁文缛节的工作,但他很快进入状态,严格要求产品质量,确保军工厂按时供货,在他的倾力推动下,第三梯队国防工业得到空前发展,为国防力量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
晚年的彭德怀常在院中闲坐,回味自己参加革命70年的波澜壮阔,他感慨万分,觉得自己是个朴实的军人,不善奉承应酬,每每遭遇政治风波,还都是因言获罪,然而人生最可贵的是清白无畏和赤子之心,官场沉浮他早已看开,唯有忠诚和奉献,才是立身之本。
回顾彭德怀的一生,他始终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坚定不移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