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莫迪政府最近怕是遇上真正的麻烦了,而且这个麻烦,还偏偏出在对印度而言最不能乱的地方。
列城作为印度实控下连接中印巴三方的边境重镇,西边挨着巴控克什米尔,东边又靠近中印实控线的关键据点,说是印度防范中巴的“前沿哨所”一点不为过。
过去这些年,莫迪政府一直把这里当成强化边境管控的核心区域,不仅派重兵驻守,还修了好几条通往边境的战略公路。
结果近期列城突然爆发大规模抗议,5000多名年轻人涌上街头,烧了印人党在当地的办公室,跟军警硬刚,最后4人丧命、近150人受伤,这样的阵仗,在过去都很少见。
这场动乱表面是“突发”,骨子里全是“积怨”。就像一堆早就晒干的柴火,缺的只是一根点燃的火柴。
2019年莫迪政府取消列城特殊地位的那纸法案,其实就是埋下这堆柴火的开始,列城人一开始其实还有点期待。
之前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框架下,列城被边缘化,资源少之又少。被划归中央直属后,不少当地民众以为能盼来更多发展机会,可没过几个月,大家就发现不对劲了。
地方议会的权力没了,土地、矿产这些资源,全落到了中央派来的“准邦长”手里。
更让人窝火的是,在这位“准邦长”眼里,外来的印度教资本比本地人更重要,连招工都优先招外地人,本地人只能眼睁睁看着饭碗被抢走。
接下来的六年,矛盾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外来资本像潮水似的涌进来,本地人收入反而降了12%,青年失业率一下子飙到26.5%。
以旺楚克为代表的当地政治人物,前前后后给中央递了11次诉求清单,可莫迪政府始终不松口,理由永远是“边境地区要服从中央”、“要维护印度教群体利益”。
2025年9月,那根“火柴”终于来了。
多名参与和平绝食抗议的老人,饿了数天后撑不住被送进医院抢救。当地年轻人知道后,之前积压的所有愤怒一下子就炸了。
5000多人走上街头,一开始只是举标语、喊口号,可莫迪政府却下令军警强力镇压,让这群年轻人的情绪一下子就失控了。
烧办公室、政府大楼,军警也动了真格,催泪弹、实弹都用上了,最后闹成了流血事件。
此次事件发生后,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印度边境军事部署的 “稳定性”。
为了应对抗议升级,印度不得不从原本驻守在实控线附近的军队中抽调士兵,去维持列城城区的秩序。
另外巴媒也开始在密集报道列城的抗议事件,相关官员公开表示,“关注当地民众的合理诉求”,质疑印度管控争议地区能力。
接下来,巴基斯坦或许会借着这个机会,给印度增加更多的外交压力。
还有尼泊尔,之前尼泊尔爆发的“Z世代”抗议,已经对列城的年轻人产生了直接影响。
如果这次列城动乱一直没平息,会不会在南亚地区引发类似抗议的“连锁反应”?
到时候印度处理边境事务,将会面临更多来自外部的干扰。
国大党借机猛攻莫迪政府
这些年莫迪政府把列城的发展重心一直放在军事和战略上,可当地民众的实际需求呢?
这种“重战略、轻民生”的治理方式,怎么可能不让当地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不满越积越多?
最后以抗议的形式爆发,也在意料之中。
可政府一上来就用“镇压”而不是“对话”来应对,只会让更多人对印度的管控产生抵触。
之前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邦,就是因为“中央管得太严、地方没权益”,爆发了好几次族群冲突。
要是列城也走了这条路,印度在这一地区的治理成本肯定会大幅上升,而且在周边国家眼里,印度“区域稳定维护者”的形象,恐怕也会打折扣。
从长远来看,列城动乱对印度地缘布局的冲击,本质上是“内部治理没管好,影响了外部战略推进”。
印度一直想通过加强对边境争议地区的控制,提升自己在南亚甚至全球的地缘影响力。
可要是连内部的稳定都保不住,所谓的“战略布局”不就成了空中楼阁吗?
说到底,列城动乱不只是一场局部的抗议,更像是把印度地缘战略和内部治理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
而印度怎么应对这场危机,不只是关系到列城这一个地区的稳定,更关系到它在南亚地缘格局里能站在什么位置、有多大影响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