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一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妙方[good]彭建中、杨连柱来源|《赵绍琴临证验

怜晴说健康 2023-04-05 06:05:46

赵绍琴:一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妙方[good]

彭建中、杨连柱 来源|《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赵绍琴老师经验:关节尚未肿大,可按一般痹证辨治,若关节肿大疼痛一旦形成,则应从痰论治,治以涤痰通络之法,选用性滑利善走窜之品,组成开窍通关之猛剂,以涤除骨节间之留痰浊饮。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病多因素体虚弱,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袭,内客经络骨节,久留不去,痹阻气血而成。吾师赵绍琴教授对本病有独到见解。

他认为本病之初,关节尚未肿大,可按一般痹证辨治,若关节肿大疼痛一旦形成,则应从痰论治。

凡关节肿大疼痛多属有形之邪留滞其间,痰浊、水饮、瘀血皆其类也。

类风湿之关节肿大,或为梭形肿大,如指关节病变;或为关节肿胀,凸起一块,如腕踝关节病变,然其并无骨质增生,但有关节腔水肿或软组织增生。况其肿胀可反复发作,其为痰饮甚明。

此皆因外邪久留,经络闭阻,致气血津液停滞而为痰为饮。此等痰饮生于经络之中,留于关节之内,徒以健脾燥湿化痰亦不能速去。

当治以涤痰通络之法,选用性滑利善走窜之品,组成开窍通关之猛剂,以涤除骨节间之留痰浊饮。

方名五子涤痰汤(自拟),即三子养亲汤加冬瓜子、皂角子而成。

苏子10克 白芥子6克 莱菔子10克

冬瓜子10克 皂角子6克(或用皂角代)

1.若病在早期,表现为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关节并无肿胀,或略显微肿,其痛忽作忽止,倏忽往来者,皆是痰饮流注欲作窠穴之象。

治宜祛风胜湿通络剂中加入三子养亲汤,以祛除经络中流痰。

方用大豆卷10克,秦艽10克,威灵仙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

方中白芥子用量虽小,却是重要的引经药,因其性通利透达,善祛皮里膜外之痰,走于经络之中,故为必用之药。

2.若其病已成,四肢关节肿胀明显,疼痛较剧,触之痛甚。此为痰饮留蓄于骨节间,已成窠穴之势。舌苔白腻水滑,脉象沉细滑或濡滑皆是痰饮深伏之象。

此时痰饮聚于骨节,聚成窠穴,难于速去,三子养亲汤已力所不及,可用五子涤痰汤加味。

方用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冬瓜子10克,皂角6克,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天仙藤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

方中五子合用,善能涤除骨节间痰饮湿浊,合以三藤及桑枝、丝瓜络,更能通利经络,祛风胜湿,痰饮不至复留为患。

方中皂角一味,至为重要,其味辛辣猛烈,走窜力强,善开窍通关涤痰除垢,与白芥子协力,领诸药直达痰饮窠穴,而奏涤痰消肿之功。

3.若见关节肿胀迅速增加,疼痛剧烈,手不可近,是痰饮之势猖厥,非峻剂无以遏其势。

宜用上方合控涎丹,装胶囊吞服2-3分,服后泻下痰水样便,即收肿消痛止之效。

4.若证属阳气衰微,寒痰凝滞,漫肿作痛,屈伸不利,六脉沉微,舌淡苔白水滑,面色㿠白,形寒畏冷,是阳衰不能温化所致。

宜上方合三淡汤,即淡干姜、淡附片、淡吴萸各6克,重者各用10克,以温阳逐饮。

5.若肾阳不足,虚弱症现,伴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以下冷感明显,舌淡胖大,苔白且润,脉沉弱无力者。

可于方中加入杜仲10克,川续断10克,补骨脂10克,以补肾壮骨。

6.病至晚期,症见关节肿大变形,周围肌肉萎缩,屈伸不利,运动受限。此属痰瘀互结,治疗较为棘手。

治宜涤痰化瘀并举。上方参入补阳还五汤 ,加生黄芪30克,炒地龙10克,再酌用乳香、没药、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茜草等化瘀之品。或为丸服,以图缓效。

依赵师之经验,从痰辨治类风湿可获良效,但临床上尚需要求病人加强患部功能锻炼和走路运动,避免寒冷刺激,注意清淡饮食等。

9 阅读:549

评论列表

护鱼使者

护鱼使者

3
2023-04-08 07:40

这个行吗?怀疑

用户13xxx03

用户13xxx03

2023-04-14 23:12

[赞]

怜晴说健康

怜晴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