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治疗无效的“怪病”,用血府逐瘀汤 8 剂显效[good]
导读:血府逐瘀汤源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本案患者欲醒时惊叫,初诊不效,又经细审病证,分析病机,从瘀论治,取得良效,通过本则医案,一起学习作者如何灵活应用血府逐瘀汤治怪病。
欲醒惊叫案
作者/刘培先
汪某,女,59岁。1981年8月20日就诊。
患者于四个月前患有尿路感染,经市某院治疗好转。近半月来见有睡眠将醒时谵语、惊叫,日渐加重。惊叫的同时伴有手足躁动而有力,搓胸扯被。醒后数分钟感胸闷,欲太息。而后神清闷消如常人。曾在市某医院西药治疗无效,故来本院诊治。
证见:
面色晦暗,表情略淡,睡眠恶梦怪异。胸闷,时太息,痰唾稍多。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暗红有淤点,苔薄微黄而腻,脉弦滑有力。配合查体及X光胸透、心电图、血、尿常规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辨证为肝郁气滞、痰蒙清窍,给予疏肝化痰开窍之品,进药五剂而周效。后细审病证,分析病机,当从血淤气滞、痰淤交阻论治。
处方以血府逐淤汤化裁:
柴胡6克,枳壳6克,桔梗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2克,红花9克,川牛膝9克,白芷9克,菖蒲9克,远志5克,益母草30克,栀子12克,郁金10克。进药3剂,其证大减。药中病机,续服8剂而瘥。两月后家访,身健无恙。
按:
本例患者欲醒时谵语、惊叫,斯证甚觉罕见。初起从其脉证,以痰、气论治,疗效不著。再辨其胸闷、太息、恶梦,舌暗有淤点等症象,当属血淤、气滞、痰湿相兼为病,神明失司。
以王氏血府逐淤汤加化痰开窍之品,收到捷效。此虽为淤、痰、气相兼,滞乃为总机。治从活血以通,理气以顺,化淤蒙解,气机得畅,其病即愈。
本文摘自《山东中医杂志》(1987)丨作者/刘培先丨转自中医书友会
微博中提到的所有药方,请大家切勿随意自行服用,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