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亚的阳光洒向军港的浪花,山东舰与福建舰的舰艏正遥指南海深处。11月5日,随着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正式入列,中国海军首次实现双航母共驻同一军港的部署格局。这片平均水深1212米的海域,即将见证中国航母编队的历史性突破。

对比北海舰队辽宁舰的部署轨迹,三亚军港的区位优势不言而喻。山东舰自2022年入驻以来,已完成包括远海对抗、舰载机夜间起降等37项重大训练任务。而福建舰90秒弹射一架歼-15T的能力,将使双航母编队日均舰载机起降架次突破500大关。这种"滑跃+弹射"的互补配置,恰似围棋中的"双飞燕"布局,在南海这片战略棋盘上落下关键一子。
军事专家指出,双航母同港驻扎绝非简单叠加。参考美军"罗斯福"号与"尼米兹"号在菲律宾海的协同经验,中国双航母可形成"警戒-打击"双循环体系:当山东舰执行区域防空任务时,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能让歼-35隐身战机实现满油满弹出击。这种轮战值班机制,使编队作战半径覆盖马六甲海峡至关岛链的菱形海域。

更值得关注的是空警-600带来的体系变革。此前辽宁舰编队仅能依靠直升机预警,探测范围局限在200公里内。如今固定翼预警机上舰,配合歼-15T的远程打击能力,使中国首次构建起"预警-打击-评估"的远海攻防闭环。正如海军发言人所述,这片340万平方公里的南海,才是航母真正的舞台。
站在三航母时代的门槛回望,从辽宁舰的改装探索到福建舰的自主创新,中国海军用12年走完了西方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当山东舰与福建舰的甲板同时折射热带阳光时,世界应该读懂这种部署背后的深意——这不是武力的炫耀,而是对"沿岸防御"到"远海护卫"转型的最佳注脚。

三亚军港的潮汐每天依旧,但海平面下的战略格局已然改变。随着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蓄势待发,中国海军正以双航母为支点,撬动整个印太地区的安全架构。在这盘关乎国运的大棋局中,每一艘航母都是不容忽视的"气眼",而南海,正是落子的天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