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树大招风”,小米作为人人皆知的网红品牌,往往难以避免陷入舆论裹挟。
今日凌晨,发生在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大道的一起事故,再次让小米陷入网友的口诛笔伐当中,甚至连股价也应声受挫。刚刚,成都公安发布官方通报,此次车祸大概率是因人而起的事故。
10月 13 日凌晨 3 时许,天府大道南段的夜色被一声巨响打破。监控画面还原了惊魂瞬间:一辆小型轿车沿天府大道由北向南行驶,通过天府五街路口后突然与前方同向车辆发生猛烈碰撞。后经多方确认,涉事车辆为小米 SU7。
目击者称,该车在事发前就已表现出异常状态。有网友表示,在红绿灯路口时就听到车内传出驾驶员的大声吼叫,随后以 100km/h 至 150km/h 的速度疯狂超车,行驶轨迹摇摆不定。
事故发生前,小米 SU7 疑似因避让右转车辆而突然仓促转向,结果导致车辆失去控制,冲过中央绿化带,翻滚至对向车道后迅速燃起大火。
火光撕裂夜空,附近路过的市民纷纷跑过来救援,另有多名司机停车施救。监控画面中能看到,有人猛砸驾驶位车窗,有人飞奔拿来灭火器,还有人冒险试图徒手拉开车门,一名救援男子的右手被划伤流血仍未放弃。然而,小米 SU7 的车门始终纹丝不动,坚硬的车窗玻璃也未被砸破。
凌晨 3 时 18 分,消防、公安等救援力量陆续抵达,消防员顶着烈焰灭火后,不得不动用锤子、电锯破拆车门,但被困司机邓某某早已没了生命体征。有媒体记者上午到事故现场探访,仍能看到道路西侧的车辙印、绿化带的破损痕迹,以及东侧车道长达数米的黑色燃烧印记,可见事故的惨烈。
事故发生后,多部门的回应一度引发关注。成都市交警六分局表示正依法处置,但不便透露伤亡情况。高新区应急管理局确认事故存在,却称不了解具体伤亡,122 接线人员则拒绝透露涉事车辆品牌。
而小米汽车客服的回应更显被动:由于事发时间是凌晨三点,这个时段没有工作人员值班,他们未接到相关求助或报案电话。
这种信息披露的滞后性,与社交媒体上疯传的现场视频形成强烈反差,给舆情升温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大家关注的点主要有两个:1,车子为什么会失控?是驾驶员操作的问题,还是小米车本身机动性能的缺陷?2、为什么几个大男人合力都无法破拆车门和车窗?这到底算车子的优点还是缺陷?在设计车辆时有没有考虑到为事故逃生留一条后路?
近些年,新能源车发展迅猛,各种新车企、新品牌也如雨后春笋,但显然很多人还没有对这些新晋品牌建立信任度。这就催生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以前发生交通事故,大家都是首先去探究事故原因,而现在发生事故后,人们最大的关注点往往在“是什么牌子的车”上面。
正是因为这起事故,以及汹涌而来的网络舆论,今日中午时分,小米港股报 48.48 港元 / 股,单日大跌 6.86%。
不过,下午成都公安发布的警情通报厘清了关键事实,“经检测,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由此看来,本次事故大概率系其个人违法驾驶行为所致,而与车辆本身无关,但资本市场的反应已尘埃落定。
有业内人士指出,就算官方明确事故主因是酒驾,但小米 SU7 今年 3 月曾发生高速碰撞爆燃事故,再加上此次 “车门难开” 的救援细节,难免再度引发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其安全设计的担忧,事故影响可能要比想象中更深远。
目前,事故仍在进一步调查中。这场悲剧留下的不仅是股价波动的数字,更敲响了酒后驾驶的警钟。每个司机都应严格遵守“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规定,最好在决定喝酒前就把车钥匙交给别人保管,因为有很多人酒后会对自己车技信心爆棚,这样总有一天会害了自己。
事故结果是一场悲剧,但凌晨街头市民冒死救援的身影令人动容,为这些热心的英雄伸大拇哥!
敬请点赞,转发,关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