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艘庞然大物的设计蓝图首次公开时,它被冠以“全球最强航母”的称号——耗资130亿美元建造的“约翰·F·肯尼迪”号(CVN-79)核动力航空母舰。
作为美国福特级航母的二号舰,其战力更是被吹嘘为辽宁舰的六倍,海上浮动的科技堡垒。然而,如今这艘超级航母却让美国海军心情复杂,甚至有些笑不出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肯尼迪号”航母确实配得上“史上最先进”的称号。它全长337米,排水量超过11万吨,相当于一座移动的海上城市。与前辈尼米兹级相比,它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
首先,它采用了最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EMALS),取代了传统的蒸汽弹射。这意味着舰载机能够更平稳、更高效地弹射起飞,每天出动架次大幅提升,据说能比尼米兹级增加25%的出击效率。想象一下,就像是从手动挡汽车升级到了自动挡,还带涡轮增压。
其次,它配备了新型高级拦阻装置(AAG),用于回收降落的战机。这套系统通过电力控制,能够更精准地适应不同重量和速度的舰载机,回收效率更高。
再加上双波段雷达(DBR)系统,让它拥有了更强大的“眼睛”,能够同时监控数百个目标,并精确指引导弹进行拦截或攻击。
更重要的是,由于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肯尼迪号”所需船员人数比尼米兹级减少了近1200人,这不仅降低了长期的人力成本,也为舰上腾出了更多空间装载弹药和燃油,持续作战能力更强。
纸面上看,这样一艘航母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难怪最初美军对其寄予厚望。
然而,正是这些尖端科技,成了“肯尼迪号”乃至整个福特级航母“甜蜜的负担”。
首当其冲的就是技术可靠性问题。以电磁弹射系统为例,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黑科技”在实际测试中故障频发。根据美国国会监督机构的报告,电磁弹射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周期远低于设计指标,简单说就是“容易坏”。同样,先进拦阻装置也问题不断。这就好比买了一辆顶级跑车,却动不动熄火,豪华配置成了摆设。
其次是惊人的造价和维护费用。130亿美元只是建造价格,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营和维护成本更是天价。美国海军近年来军费压力巨大,如此昂贵的“吞金巨兽”让预算捉襟见肘。钱都花在了航母上,其他舰艇的更新、人员培训等费用自然被挤压。
再者,战略环境的巨变也让超级航母的生存能力受到质疑。过去,美国航母可以在海上“横着走”。但现在,对手的反舰导弹射程越来越远,高超音速武器发展迅速,航母受到的威胁日益增加。
因此,美军现在面对“肯尼迪号”,心情确实复杂,甚至“笑不出来”。
“肯尼迪号”航母的困境,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国军事霸权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它代表了工业时代“巨舰大炮”思维的巅峰,却不得不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它依然强大,但已非“无敌”;它仍是象征,但已增添了许多忧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