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日产
因高关税政策及电动汽车需求低迷!日产汽车计划停止向美国市场出口Ariya电动
因高关税政策及电动汽车需求低迷!日产汽车计划停止向美国市场出口Ariya电动车。
BBC最近对中国品牌的态度明显变得友善,前几天还给我发邮件想做电话采访,我就把几
BBC最近对中国品牌的态度明显变得友善,前几天还给我发邮件想做电话采访,我就把几家中国车企在英国的联系方式转给了他们。今天,他们又写了一篇关于比亚迪的报道。如今,英国已经成为比亚迪在中国以外最大的市场。仅在9月,比亚迪在英国的销量就同比增长了880%,达到11271辆,其中大部分是SealU插电混动SUV。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与贸易商协会(SMMT)的数据,9月是英国电动车市场的历史性时刻——纯电车型销量接近7.3万辆,插混车型增长更快。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也因此升至3.6%,进入主流行列。英国之所以成为中国品牌的新据点,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并未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这与欧盟和美国形成鲜明对比。对价格更有优势的比亚迪来说,这是极具吸引力的窗口。比亚迪英国区负责人BonoGe表示,他们刚刚开设了第100家零售门店,覆盖速度堪比日韩品牌当年的扩张。在英国9月的汽车销量榜中,起亚Sportage、福特Puma和日产Qashqai依然稳居前三,但中国的Jaecoo7(国内叫奇瑞探索06)和比亚迪SealU(国内叫宋PlusDM-i)也双双跻身前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欧盟已从去年10月起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最高45%的关税,以保护本土车企;而在美国,比亚迪等中国品牌也早已被高关税挡在门外——这一政策得到了特朗普与拜登两届政府的共同支持。英国政府在今年7月推出了总额6.5亿英镑(约8.75亿美元)的电动车补贴计划,消费者可在购买日产、标致或沃克斯豪尔等品牌时获得最高3750英镑的补助。但讽刺的是,这一政策将中国制造的车型排除在外,理由是其生产环节的碳排放较高。但尽管如此,中国品牌的销量不降反增,可见中国车在海外仍具巨大市场。
这是怎么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圈都要地震了!赛力斯直接给所有供应商发了死命令——10
这是怎么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圈都要地震了!赛力斯直接给所有供应商发了死命令——10月28日前必须把问界M7供应能力拉到每天1200台。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月要造3.6万辆车,比董事长之前说的3万台目标还要狠!其他车企看到这消息估计腿都软了,这根本不是来竞争的,是来掀桌子的!赛力斯这家重庆企业,平时低调得很,突然间就给供应商甩出一份联系函,语气硬邦邦的,直奔主题:10月28号之前,全供应链必须把问界M7的供应能力提到每天1200辆。别小看这个数字,按30天算,一个月就是3.6万辆,这不光超出了他们董事长张兴海之前放的风的3万台目标,还直接把整个中大型SUV市场的天花板给戳破了。想想看,订单堆在那儿,小订量已经攒到23万辆,大定一周就破6万,这火爆程度,搁谁身上都得急眼啊。话说回来,这事儿得从问界M7的上市说起。9月底全新款M7一亮相,市场反应就跟炸了锅似的。门店里天天人满为患,每家店一天接70到80个订单,看车的人比平时多出一倍有余。不是吹,这订单量不是空穴来风,实打实的用户反馈。赛力斯一看这架势,立马行动,联系函里白纸黑字写着“立即开展实施,必须按期达成”,没半点商量余地。为啥这么刚?因为手里攥着23万张订单,这相当于别人家几年销量总和。要是跟不上,供应商直接出局,赛力斯自己也得栽跟头。结果呢,供应商那边估计灯火通明,物料协调、设备调试,全链条都得加码。这个日产1200辆的目标,听着简单,落地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月产3.6万辆,意味着从电池到座椅、从车身到内饰,每一个环节都得同步提速。赛力斯没含糊,直接把核心供应商拉到工厂周边建厂,还派团队驻点盯着进度。这不是小打小闹,是真金白银砸进去的40亿超级工厂在发力。凤凰工厂里头,3000多台机器人嗡嗡转着,关键工序自动化率100%,焊接涂装总装全智能化。这样的硬实力,让他们从订单到交付的周期缩短到别人一半时间。新M7发布才三天就开始交车,这速度搁特斯拉头上当年都得服气。M9每月稳超万台,M8也保持两万辆节奏,整个问界品牌交付能力直接拉满。对比其他车企,这冲击波可不小。理想L7一个月卖1.8万台,极氪001也就1.5万,在M7这个产能面前,简直不够塞牙缝。那些还在靠意向金和小订量玩数字游戏的企业,现在一看赛力斯的底牌,估计得赶紧盘点自家库存。赛力斯这波操作,明摆着要通吃30万级SUV市场。不是说别人不行,而是人家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新能源赛道下半场,比的不是谁发布会吹得响,是谁真能把车稳稳交到用户手里。订单多不稀奇,关键是转化率和交付时效。赛力斯这几年从零部件起步,转型整车制造商,靠的就是这条供应链铁链子,现在一拽,整个圈子都得跟着动。这背后是整个行业的警钟。2024年问界M7累计交付19.7万辆,占品牌总销量的半壁江山,这数据不是天上掉的,是用户认可度和产能匹配的结果。供应商接到函件后,很多人连夜调整生产线,电池厂加班调试电机,座椅厂优化缝纫流程。截止10月底,供应链基本跟上,M7日产稳定在1200台左右。这样的效率,让赛力斯全年营收冲到1442亿,总资产755亿,还扭亏为盈。搁在国际上,特斯拉ModelY当年产能爬坡也花了好几个月,赛力斯一个月内就搞定,这执行力搁哪儿都算标杆。当然,行业洗牌不是空谈。其他车企反应过来后,得加紧补课。理想、蔚来这些,销量数据亮眼,但交付瓶颈一直是个痛点。赛力斯用M7证明,营销噱头过时了,用户要的是实车。凤凰工厂的自动化不是摆设,它让生产从人工依赖转向智能协同,成本降下来,质量稳上去。供应商圈子里,现在谁敢掉链子?出局的代价太大。整个新能源车市场,30万级SUV份额本来就有限,M7一插队,直接把蛋糕切走大半。2024年国内中大型SUV销量120万辆,同比增长18%,问界系列占了不小一块。这波操作,让人看到新能源车的真谛:不是比谁订单虚高,是比谁交付靠谱。赛力斯用日产1200台的底牌,教了所有人一课。供应商扛住了,市场吃下了,行业往前推了一大步。其他车企腿软不是没道理,这不是竞争,是直接重塑规则。谁掌握交付,谁就赢下半场。赛力斯这回,玩得真绝。
比亚迪虽然环比跌了21%,但仍然稳居全球前五!有个事实不得不承认,那就是世界的丰
比亚迪虽然环比跌了21%,但仍然稳居全球前五!有个事实不得不承认,那就是世界的丰田。反观国内比较能折腾的几个品牌,在全球并没有什么声量。
原来丰田比比亚迪还卖的好,第一次知道
原来丰田比比亚迪还卖的好,第一次知道
新一代日产奇骏谍照曝光,全新设计风格,2026年发布
如今,日产奇骏将迎来再次换代。此前,日产已经发布了新一代奇骏的预告图,近日,其测试车谍照也曝光了。据悉,新款车型将会在2026年中正式发布。从目前曝光的伪装测试车谍照细节来看,外观和此前发布的预告图相吻合,前脸将会...
落寞,太落寞了。冷清,太冷清了。今天去日产4S店保养,工作人员还有几个,车也
今天去日产4S店保养,工作人员还有几个,车也是稀稀拉拉的,车主要么是年龄大一点的,要么是小年轻,不过年龄大的多,像我这种中年人很少。午饭也不提供了,休息区连矿泉水都没有了,展厅里面一个客户也没有。不过日产至少还有...
看到什么趋势?
看到什么趋势?
听我一句劝,买车别再考虑日系车,就用近期的数据说话吧
听我一句劝,买车别再考虑日系车,就用近期的数据说话吧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人说日系车省油,耐用,混动技术领先,劝人继续买日系车。我看有些人还真信了,甚至有人说电动车就是骗补贴的,开几年电池废了,不如买丰田靠谱,好像日系车还可以靠过去的招牌继续稳坐江山。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直接用数据说话就行了。今年1~8月份,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跌到了14.4%,同比下滑超过6个百分点。日本丰田,本田,日产三大主力全线销量萎缩,一些车型销量甚至腰斩。但同一时期,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40%,抢的可都是日系车,美系车,德系车之前的蛋糕。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再简单不过了,日系车引以为傲的省油优势,放在电费每公里不到一毛的纯电动车面前根本就是个笑话。日系车的混动优势,在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技术面前也变成了个笑话。更何况日系车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人机交互这些地方,完全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对手。至于说日系汽车可靠,保值之类的就更别提了。现在的电动车三年残值率已经逐渐追上燃油车,而日系车却因为品牌溢价消退,销量萎缩,保值率神话正在破灭。日系车也确实尝试转型,最近做的不错的就是日产N7,不过一阵喧嚣过后,现在销量也开始逐渐恢复平淡。虽然日产N7足够优秀,可确确实实没办法带领日系车摆脱颓势。从总体情况来看,日系车的问题就是车机卡顿,定价太高,要技术没技术,要体验没体验,最终导致消费者用脚投票。可以说,日系车的衰败绝对不是偶然的,而是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息息相关的。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从电池到电机,电控,再到智能硬件到软件系统,都已经实现了闭环,足以敲响日系车在中国的丧钟。至于日系车所谓的省油神话,大家现在都很清楚了,上百万的那款高端面包车居然连个后排防撞梁都没有,你说这样的车谁敢买?所以别再说什么日系神话了,供应链成本压不下来,智能研发也不行,品牌形象固化难以扭转,注定了日系车会变成未来的诺基亚。而引发风浪的日产N7虽然足够优秀,可确实独木难支,难以翻出太大的浪花来。所以,别再轻易被日系车所迷惑,日系车也不是不想改变,而是船大难掉头,路径依赖实在太深。这种在燃油车时代崛起的车系,也必然会随着燃油车时代的落幕而落幕。
8月全球新车销量榜,比亚迪第3,吉利银河第14、奇瑞第16这还是欧美日三个全球主
8月全球新车销量榜,比亚迪第3,吉利银河第14、奇瑞第16这还是欧美日三个全球主要市场对我们严防死守下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