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列维王朝(1925年-1979年)是是伊朗父子君王礼萨汗和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执政年代,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王朝覆亡,在很多人眼里,巴列维王朝是美好的,是理想化的黄金时代,那么看似美好的伊朗“巴列维王朝”为何最后会被民众推翻?
其实巴列维王朝是一个很尴尬的王朝,它在民族主义方面站不稳,在进步主义方面其实也站不稳,最后根基薄弱的巴列维王朝灭亡并不奇怪。
很多人谈到巴列维王朝只谈到了小巴列维,其实巴列维王朝兴衰更离不开它的开国之君礼萨汗。
现在网络上传言的什么“阿塞拜疆教士集团”属于子虚乌有,但是阿塞拜疆王朝在伊朗历史上的确是存在的,那就是在近代统治伊朗直到1925年的恺加王朝,这个王朝类似于满清。
恺加王朝大约从第二代君主开始就不断被沙皇俄国打败,伊朗先后把格鲁吉亚和西亚美尼亚割让给沙皇俄国,恺加王朝甚至丢掉了自己的龙兴之地的阿塞拜疆北部。
恺加王朝断腐败无能自然引起了伊朗民众的愤慨,几乎和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前后脚的时候,伊朗也爆发了1848-1852年的巴布教起义,波斯人试图用伊斯兰教新教派反抗阿塞拜疆王朝恢复波斯江山。
1905-1911年伊朗又开始了弱化版的辛亥革命也就是立宪革命,但最终也被恺加王朝镇压。
最终取代恺加王朝的是恺加王朝的旧臣礼萨汗,礼萨汗从血统上是出生在里海的波斯人,但是因为伊朗一千年以来已经形成了波斯人当阿訇当文官,阿塞拜疆突厥人当兵的制度。
礼萨汗
因此礼萨汗虽然不是阿塞拜疆人但是也会说阿塞拜疆突厥语,甚至在1934年能和来访的土耳其总统凯末尔用突厥语交流(阿语和土语是一个语支差别很小),因此和恺加王朝突厥人势力不清不楚的巴列维王朝开国之君礼萨汗可以看成北洋政府的袁世凯或者北齐实际上的开创者高欢。
礼萨汗虽然和阿塞拜疆胡人势力不清不楚,但他也有雄心壮志做一个伟大的波斯君王,礼萨汗曾经在1922年夺取伊朗实权后,1925年正式登基的前一年1924年成功干了一件大事,他征服了一直名义上对波斯称臣的,实际上根本不服波斯的在两河流域的阿拉伯人小酋长国胡齐斯坦。
这一胜利让他被看作波斯的民族英雄,波斯人认为礼萨汗的这一征服行动扫清了波斯在历史上被阿拉伯人征服的耻辱。
但是礼萨汗取得成功之后,却在二战时期犯了一个大错误,礼萨汗一直希望彻底摆脱英国和苏联势力对伊朗的控制,所以和纳粹德国走的相当的近,纳粹德国也投桃报李,自称是雅利安人和伊朗人同宗(雅利安就是伊朗的不同音译其实是一个词)。
然而希特勒德国根本没有能力帮助遥远的伊朗,礼萨汗亲德行为反而招来了灾祸,苏联和英国害怕礼萨汗和德国勾结东西夹击苏联,于是在1941年两国联合出兵占领了伊朗全境,礼萨汗国王也沦为阶下之囚,最后悲惨的病死在流放地南非。
小巴列维
这也造成了后来小巴列维后来的一系列看起来反常的举动。
小巴列维不敢反抗欧美列强,他害怕自己反抗欧美会落得和自己父亲礼萨汗一样兵败被俘的下场,因此他对美国言听计从不敢反抗。
但是小巴列维又不甘心做一个庸庸碌碌的国王,他即位后一直努力发展教育商业和工业,还建好了伊朗第一条地铁。
然而小巴列维的顺从美国但努力发展现代化产业的行为反而遭到了伊朗各个阶层的反对。
伊朗传统做小生意的巴扎商人讨厌小巴列维,因为小巴列维建立现代商场影响了自己的生意;教士集团厌恶礼萨汗和小巴列维父子对伊斯兰教的不恭敬,普通学生也厌恶巴列维王朝,因为巴列维王朝依附美国,放任美国商品流入伊朗市场,导致伊朗商业工业一直发展不起来,大学生毕业也没有工作。
当然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民,巴列维土改用高额贷款把土地从农民(从自耕农到地主,一个没放过)集中到皇室贵族控制的农业集团,大量农民破产跑到德黑兰的贫民窟,更何况巴列维王朝比国民党最腐败的时候,还要腐败一万倍。
所以在1979年,因为伊朗各个阶层的反对,巴列维王朝灭亡了,小巴列维流亡海外。
接替巴列维王朝的伊朗教士集团如果非要和中国历史对照的话,那绝对不是满清,而应该是接替伊朗版北洋政府的巴列维王朝的伊朗版国民党。
历史上伊朗的阿塞拜疆人根本不喜欢当阿訇,而是喜欢当兵,反而是波斯人喜欢当阿訇当文官,即使今天伊朗宗教领袖有阿塞拜疆血统,他其实也没什么阿塞拜疆特点,代表的也是波斯阿訇的利益。
中国人说“阿塞拜疆教士集团”,相当于一个波斯人说国民党是满人在统治中国,因为委员长把满清马褂确定为官方服饰,所以果党就是满人。或者一个波斯人考证明朝是被一群江南的蒙古族东林党操控了,而且是蒙古族东林党联合满清入关,理由是东林党的亲近者冒辟疆祖先的确是蒙古人,而且冒辟疆和陈圆圆有私情,这其实是非常离谱的。
但是教士集团也有一个问题,他们信仰的伊斯兰教毕竟是阿拉伯的宗教,他们虽然和阿塞拜疆人确实没多大关系,但在民族主义眼中的确有亲阿拉伯的嫌疑,而波斯人虽然改信伊斯兰教,但对阿拉伯人一直有仇恨心理,波斯人写的叙事长诗《列王纪》中阿拉伯国王佐哈克就是一个肩膀长着蛇头,动不动用人血喂养肩膀的毒蛇的恶魔。
幸运的是,教士集团不久之后就证明了自己不是阿拉伯人的傀儡。1980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要夺回1924年礼萨汗占领的胡齐斯坦,并且宣称胡齐斯坦的两百万阿拉伯人不能当波斯人的奴隶,教士集团组织宗教敢死队和阿拉伯人萨达姆的军队打了八年的两伊战争,战争最后以伊朗保持原有边境的结果结束。
因此教士集团牢牢占住了民族大义,这也是它能维持到今天的原因,你说教士集团是阿塞拜疆集团?它远远没有恺加王朝和巴列维王朝那样阿塞拜疆化;你说它是阿拉伯人的傀儡,八年两伊战争已经证明了一切,哪有杀死了那么多伊拉克阿拉伯人而且是波斯人统治着胡齐斯坦两百万阿拉伯人的傀儡政权?因此在民族大义上,教士集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霍梅尼
但是教士集团的问题在于,它在经济上极其失败,一直被美国制裁,经济凋敝。工商业也没有发展好,巴列维王朝时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就像国民党打赢了八年抗战,在民族大义上长了面子,但在经济上非常无能不得民心。
伊朗目前的情况是,它有约等于国民党的教士集团,但没有解放军,目前反对教士集团的世俗派其实更接近于以前的公知群体,世俗派主张伊斯兰化后的伊朗文化都是垃圾,伊朗应该亲近西方,彻底的西方化,这些人虽然形成了带路党势力,但没有得到所有伊朗人的认可。
当然,伊朗放弃宗教极端思想,世俗化最好。但是目前那群伊朗公知,也不像很靠谱能够给伊朗一条出路的样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