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美国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正式发布Figure 03。在演示视频中,这款人形机器人在一个模拟家庭中浇花、端茶倒水、叠衣服、陪孩子玩,动作自然流畅,仿佛已完美融入人类生活。
相比于国内主要面向工业或代工场景的机器人产品,Figure 03定位于家庭场景服务应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ett Adcock(布雷特·阿德科克)表示:未来,每个家庭都将拥有一个人形机器人。
与Figure 02相比,Figure 03经过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重构,采用模具化工艺,如注塑成型、压铸、金属注射成型和冲压,以降低硬件成本和制造时间,为后续商业化落地奠定基础。
其重量减轻9%,体积也显著减小,更易于在家庭空间中移动。外观设计做了大幅升级,关键部位采用多密度泡沫防夹伤设计,覆盖全新柔性织物外层,取代以往的硬质机械外壳。
每只机械手都集成了一个嵌入式手掌摄像头,指尖可以检测到3克的力——足以轻轻夹住一枚回形针。采用镂空足弓与可独立活动的脚趾结构,支持感应式无线充电。
公开资料显示:Figure AI成立于2022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致力于研发自主通用人形机器人,既能完成各种类人任务,也能在人类指导下不断学习,旨在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提升人类福祉。
布雷特·阿德科克出生于1986年,是一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被业内人士称为“小马斯克”。25岁时他与亚当·戈德斯坦(Adam Goldstein)合伙创立了在线招聘平台Vettery,主要客户包括亚马逊、eBay和摩根大通,2018年被德科集团以1.1亿美元收购。同年两人又联合成立了Archer Aviation(阿彻航空),专注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研发、制造和运营,三年后成功上市。
布雷特·阿德科克曾表示:“我们正在目睹前所未有的劳动力短缺,在我们重点关注的仓储和制造行业,年周转率在50-150%之间,这些行业正在努力寻找/留住人才并扩大劳动力规模。”这也是他离开阿彻航空,投身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原因。
创始人连续创业者背景,组建的强大团队,以及清晰的愿景,使得Figure获得微软、OpenAI Startup Fund、英伟达、英特尔、高通、LG等知名机构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等的青睐。今年9月,公司宣布获得10亿美元新融资,投后估值达到3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83亿元),成为全球最值钱的人形机器人独角兽。要知道,2024年2月其估值仅为26亿美元,短短一年半时间就增长约14倍。
2023年3月,首款产品Figure 01亮相,这是一款具备双足行走、灵巧操作和多模态感知能力的机器人,高5英尺6英寸,能够处理高达20公斤的负载,应用于仓库、工厂、家庭等多种场景。去年8月Figure 02上线,行走速度较前代产品提升近7倍。
今年2月,Figure宣布终止与OpenAI的合作(去年宣布合作),转而自主研发VLA(Vision-Language-Action,视觉-语言-动作)端到端机器人模型——Helix,采用“系统1(快思考)+系统2(慢思考)”架构。
值得一提的是,Figure自建名为BotQ的智能工厂,将人形机器人的自动化能力融入装配线,利用机器人来制造更多机器人。首期产线目标年产1.2万台,未来四年计划累计生产十万台机器人。
如今,人形机器人成了机器人行业的热点,市场规模将达40万亿美元。国外还有埃隆·马斯克不断迭代Optimus,获得Open AI融资的1X,中国市场则诞生出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众擎机器人、云深处科技等多家独角兽。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尽管前景美好,但人形机器人要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许多“自然流畅”的动作是反复训练与调参后的结果,且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对零部件高性能的要求,如何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这不仅是Figure的挑战,也是所有同行共同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