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了钓鱼岛,杨振宁当年跟美国人硬刚

我们很多人都以为,保卫钓鱼岛是我们中国跟日本之间的事情,国人保钓主要是跟日本人斗。其实这是保钓行动最近一些年的动向,最早

我们很多人都以为,保卫钓鱼岛是我们中国跟日本之间的事情,国人保钓主要是跟日本人斗。其实这是保钓行动最近一些年的动向,最早的保钓运动既不发生在中国,也不发生在日本,而是发生在美国,那里是全球保钓运动的起点。

钓鱼岛原本就是中国领土,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抢走。1943年的《开罗宣言》就宣布日本非法侵占的岛屿应归还。两年后日本战败,钓鱼岛也回到中国手里。但是战后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将钓鱼岛当作琉球群岛的一部分,后来随着美国占领的结束,他们顺手把钓鱼岛给了日本,这让日本人有了侵占钓鱼岛的借口。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人陷入越战泥潭后,开始考虑全球战略收缩,希望日本代替美国在亚洲承担更多防卫责任,因此他们用钓鱼岛作为筹码,向日本公开“行贿”。尼克松公开宣布,钓鱼岛的主权属于日本,以此换取日本的配合。日本人遂以此为借口,宣示对钓鱼岛的主权。

美国此举,在美国的华人首先炸锅了。杨振宁先生在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1971年夏,杨振宁成为首位访问新中国的美籍知名学者。回到美国后,他应保钓学生的邀请,穿梭于全美各高校进行演讲,例如发表《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等演讲, “以所见中国不屈不挠之精神示于学生”, 在华侨和留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1971年10月,杨振宁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上作证。他从历史、地理和现实的角度,全面阐述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提供了有力的学术与事实支撑。

1971年5月23日,包括杨振宁、陈省身等在内的600多位华裔教授与专业人士,以及2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联名在《纽约时报》刊登致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国会议员的公开信,希望美国尊重中国对钓鱼岛列屿的主权。此举形成了广泛的舆论压力。

1977年,杨振宁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并担任会长。以此为基础,他进一步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并在《纽约时报》自费刊登整版公开信,敦促中美建交,信中引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以明志。

杨振宁先生的积极参与,为保钓运动乃至中国的科学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他在保钓运动中被称之为“精神导师”。他用亲身见闻和理性分析,感染了一批热血青年立下报国之念, 激励了包括台湾学生在内的许多年轻学子。

更重要的是,他此后长期致力于搭建中美学术交流的桥梁,推荐了超过一千位中国学者到外国知名院校深造,并帮助众多学者回到中国。

杨振宁通过演讲和组建社团,在宣传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中美建立邦交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他的努力使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的态度,愿意同中国亲近。

杨振宁与其他保钓人士捐赠的文献,已成为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的重要馆藏。这些珍贵史料为研究保钓运动历史、传承爱国精神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杨振宁先生在保钓运动中的贡献,是其科学成就之外,同样值得被铭记和尊敬的爱国义举,充分体现了这位科学家 “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的赤子之心。他不仅在物理学领域追求真理,更在民族大义面前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

杨振宁在海外保钓运动中的努力,与他对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持续贡献(如建言献策、捐资助学、回国执教、推动人才回流等)一脉相承。这些都表明,他对祖国的贡献是持续且多方面的。

如今,他老人家虽然走了,相信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都会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