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建造核动力航母?国防部回应:根据国家安全与技术发展需要推进 近期“中国正建造核动力航母”的传闻引发关注,中国国防部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作出回应,明确航母建设将“根据国家安全需求、装备技术发展水平有序推进”,既未证实具体项目,也强调了国防建设的自主性与合理性。 一、国防部回应的核心逻辑:国防建设服务于国家安全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表示,中国的航母发展始终围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一核心目标,具体的装备研制、建造计划,会“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技术成熟度、工业基础等因素综合确定”。 这一回应既体现了国防建设的“需求导向”,也符合中国一贯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仅发展维护自身安全所需的装备。 二、核动力航母的技术与战略价值 从军事装备发展规律看,核动力航母相比常规动力航母具有明显优势: • 续航能力强:核动力系统无需频繁补给燃料,可实现长期远海部署,提升战略威慑与远洋行动能力; • 搭载能力优:核动力节省的空间可用于搭载更多舰载机、弹药与物资,增强作战效能; • 适配未来需求:随着中国海军远海训练、护航等任务增多,核动力航母能更好支撑远洋存在。 不过,核动力航母的建造对技术(核反应堆小型化、安全控制)、工业能力(大型舰船建造)要求极高,需经过充分的技术验证与准备。 三、外界关注的本质:对中国国防发展的复杂心态 此次传闻引发热议,背后是外界对中国海军发展的高度关注: • 理性看待者:认为核动力航母是大国海军的正常发展方向,符合中国的海洋安全需求; • 恶意炒作方:部分势力借机渲染“中国威胁论”,夸大中国国防建设的“攻击性”。 对此,国防部多次强调:中国的国防建设是防御性的,发展装备是为了维护和平,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四、中国航母发展的节奏: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从辽宁舰、山东舰到福建舰,中国航母发展始终遵循“稳妥推进、技术迭代”的路径: • 先掌握常规动力、滑跃起飞技术,再突破电磁弹射等先进技术; • 每型航母的建造都充分验证技术成熟度,避免盲目冒进。 若未来发展核动力航母,也将延续这一思路,确保装备可靠、战力实用。 中国国防建设的每一步,都是基于自身安全的合理选择。无论是否建造核动力航母,核心目标都是维护国家主权与地区和平——这一立场,始终清晰且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