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重开关税战,印度加拿大遭重锤,日欧交保护费求生 2025年4月,特朗普再

特朗普重开关税战,印度加拿大遭重锤,日欧交保护费求生 2025年4月,特朗普再次推动加税政策,他在对华加征关税的同时,将关税措施同步指向了印度、加拿大、日本和欧盟这些经济体,这些原本与美国关税摩擦相对缓和的经济体,被推到了贸易冲突的前沿,美国这一做法实际上是在转移压力,让这些国家间接承担贸易政策的连带影响。 印度的情况最为严重,美国于2025年8月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叠加征收关税至50%,直接打击了印度的出口贸易,服装、海鲜和珠宝这些主要行业都受到重创,相关产业工人失业问题突出。印度太依赖美国市场,一旦被限制,应对能力有限,历史总是重复发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尼赫鲁时期印度曾因外交决策受挫,如今莫迪政府因能源政策遭美方制裁,结果也吃了亏。 加拿大情况更让人意外,作为美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国,2025年3月美国曾计划对加拿大进口钢铝产品加征25%额外关税(后未生效),且始终维持对钢铝的基础关税,引发加拿大强烈反弹并向WTO申诉。这根本不是盟友之间的对待方式,加拿大在贸易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连争取关税豁免都需反复与美方协商。 日本和欧盟同样没能避开这些要求,2025年7月美日达成协议,美国对日本汽车相关关税降至15%,日本承诺在美国投入5500亿美元资金(多为贷款和担保形式,聚焦能源、半导体等领域),以换取关税减免。欧盟则与美国达成三年采购美国能源的框架协议,目标总额7500亿美元,但该目标因供需能力和市场规律限制,被指难以实现,美国能源价格高于俄罗斯进口价格,且液化天然气运输及基础设施存在显著瓶颈,企业承担的成本非常高昂。这并非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政治干预贸易的体现。 美国这套做法其实很有章法,它并不是随便出手,而是专挑博弈能力较弱的下手。印度缺乏对美反制筹码,美国就从经济上施压;加拿大对美国能源依赖较深,美国就借关税进行牵制;日本和欧盟既有实力又地处关键位置,美国就用投资、采购协议换取其贸易妥协,说到底这是通过贸易政策进行利益绑定的模式,各国拿经济利益换取关税让步,最终承担代价的始终是普通民众。 有时候我真觉得这些国家太天真,明明知道美国贸易政策以自身利益为先,却硬要在关税谈判中妥协。印度想平衡能源需求却触怒美国,加拿大指望用能源贸易维系盟友关系,日本和欧盟以为投资采购能换来关税稳定。结果利益付出了,自己反而陷入被动,特朗普的逻辑其实很简单:贸易政策只看美国利益,盟友关系需让位于经济诉求。世界上根本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冷冰冰的利益和现实。 美国现在采取的是选择性施压策略,不在乎对方身份,只看重实际博弈价值,对于具备反制能力的国家,美国会采取谈判周旋,面对缺乏实力的对象则直接施加压力,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只会让盟友逐渐失去信任,等到各国真正认清这种模式时,恐怕连表面合作都会彻底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