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我不想摧毁中国” 美国特朗普北京时间10月19日晚告诉福克斯新闻,他“

特朗普:“我不想摧毁中国” 美国特朗普北京时间10月19日晚告诉福克斯新闻,他“并不想摧毁中国”,并指出他在第一个任期内征收了“数千亿美元”的关税。特朗普表示,新的关税现在相当于155%至157%,并称中方愿意达成协议。他计划两周后与中方在韩国会面。   特朗普这次的发言,表面上看似“示好”,但细究其用词逻辑,其实更像是一种老派谈判策略的延续:一边释放压力,一边保留谈判筹码。   这次抛出的“155%至157%的关税”说法,乍听触目惊心,实际上却存在夸张成分。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目前针对自中国产品的加征关税远未达到这个数值的平均水平。   特朗普这样的表述,更像是一种典型的“放大战果”策略,既向国内选民传递“我很强硬”,又给潜在的谈判对手施加心理压力。   他强调中方愿意达成协议,其实是在塑造一种“对方在退让”的印象,从而为自己树立“胜利者”的姿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所谓的“胜利”时,特朗普却罕见地补充了“我不想摧毁中国”这句话。这种表态在他过去的发言中较为少见,透露出一定程度的克制。   这或许并不是出于突然的善意,而是基于一种现实考量。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美国自身也面临通胀压力和产业链回流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彻底对中国“脱钩”几乎是不现实的。   特朗普或许并不愿承认这一点,但他也清楚,继续高压施压的政策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已难以有效执行。   韩国作为中美之间特殊的地缘节点,其角色日益复杂化。特朗普选择在此地进行可能的中美会谈安排,一方面是因为这里具备相对中立的地理优势,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亚太地区战略布局的持续关注。   回顾过去几年中美在经贸、科技领域的摩擦,美方并未从所谓“关税战”中获得实际上的战略优势。   反而,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了相当一部分成本,部分产业链的转移也并未如预期般完全回流本土。   特朗普自诩的“关税带来数千亿美元”更多是从征收总额角度说事,忽略了其中一部分实质上是美国企业和民众直接承担。   更不必说,全球产业链的嵌套结构决定了“脱钩”不是一句话的事,也不是一任总统可以轻易决定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所谓“不想摧毁中国”的说法,也许并非仅仅出于策略考量,更是对现实的一种侧面承认。   中美之间的竞争不是零和博弈,合作与竞争并存才是未来更为现实的格局。无论着眼于国际体系之稳定,还是顾及两国人民之根本利益,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畅通对话渠道,皆应被置于优先考量之列。   当然,特朗普的表态是否真正代表未来的政策走向,还需进一步观察。一方面,美国大选结果尚未揭晓,特朗普是否能再次执政仍是未知数;另一方面,即便他再次上台,政策是否延续、是否调整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美关系已不再是单方面塑造的游戏,而是需要双方基于理性、务实和长期利益共同维护的结构性关系。   从此次采访可见,特朗普仍熟稔于借媒体之力掀起舆论波澜。然而时移世易,当下外部环境已与往昔大相径庭,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如今的经济体量、国际影响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合作比对抗更具建设性。   特朗普说他“不想摧毁中国”,这句话或许并非“示弱”,但却是一种现实主义的体现。在全球格局深度调整、国际合作日益紧密的今天,摧毁并非选择,理解与应对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