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杨振宁逝世古典时代结束,辉煌在中国延续,杨振宁的转型。他甚至和中国光刻机都有关系

杨振宁逝世

古典时代结束,辉煌在中国延续,杨振宁的转型。他甚至和中国光刻机都有关系

杨振宁和李政道,鼎鼎大名的C. N. Yang和T. D. Lee。两人都很长寿,李政道2024年98岁去世,杨振宁2025年103岁去世。在国际上,杨李二人长期就是中国人最高科学水平的代表。杨振宁自己说,“我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改变了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心理。”

杨振宁以不善于实验著称,进实验室就会造成灾难。但是他严谨的理论修养,高深的数学水平,深刻的物理洞察,长期都是理论物理第一人的地位。弱相互作用的“杨–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上教科书的“宇称不守恒”、统计力学的“杨-巴克斯特方程”,让人们能亲身感受到理论物理的辉煌年代大师们的风彩。

但是,杨振宁对于理论物理有很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了高能物理等前沿领域的局限性。在数次决定中国科研方向的争论中,杨振宁都出来发声。因此,我认为杨振宁并没有沉迷在古典时代的辉煌中,而是深刻认识到了物理学的危机。

他恢复了中国国籍,认为中国科研会有很辉煌的未来。1999年,在中国舆论深感与西方差距太大、相当负面的情况下,杨振宁在中科大的演讲中就神奇地预言了中国科技的崛起,而且给出了可信的理由:中国人爱学习、人多、发展好经济规模大投入能很高,就这么简单。

我写光刻机的文章,就发现杨振宁在其中的作用。在1971年,赵午从台湾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杨振宁,杨让赵午学习科朗的加速器课程。1974年赵午博士毕业时,很有眼光地说服他不要选前途不大的高能物理领域,把加速器当主要研究方向。赵午成为加速器领域的顶尖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线性加速器中心任职。

2010年赵午与博士生提出了利用同步辐射加速器做SSMB-EUV光刻机的设想,但学术界和业界没人有兴趣。2015后,赵午成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杨振宁也在清华,帮助建立了SSMB研究团队。雄安的相关设备建设在进行中了,是我国突破EUV光刻机的数条路线之一,理论潜力很大,被称为“EUV光刻厂”路线。

一般人可能不太知道杨振宁的科学贡献,以及对中国科研的贡献。但在学术界的人就很容易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