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荷兰已反悔想抢回控制权,中企百亿资产打水漂?中国早就留了一手。 (阅读前请点

荷兰已反悔想抢回控制权,中企百亿资产打水漂?中国早就留了一手。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中国企业前脚刚把安世半导体从“边缘部门”,盘活成全球车规芯片龙头,他们后脚就撕破脸想抢回控制权,又是冻结资产又是托管股权,简直把国际商业规则当成了橡皮泥。 2019年,闻泰科技斥资268亿收购安世半导体时,它还只是恩智浦半导体里一个利润率不足5%、增长停滞的边缘业务。 当时荷兰政府根本没拦着,为那时候安世半导体的车规级芯片技术根本不被看好,全球市场份额连3%都不到,荷兰人都觉得这是个“烫手山芋”。 可闻泰科技接手后,愣是砸了2.84亿欧元搞研发,把专利数量翻了三倍,硬生生在电动车浪潮中杀出一条血路。 到2024年,安世半导体全球车规级二极管市占率飙到35%,特斯拉Model Y、大众ID.系列这些爆款车型都得靠它的芯片撑场子。 这下荷兰人眼红了,当初的“弃子”成了“摇钱树”,哪能甘心让中国人拿走? 荷兰这次出手堪称“闪电战”,9月30日经济事务部突然下达冻结令,10月7日法院就裁定暂停中方高管职务、托管99%股权,整个过程不到十天。 更讽刺的是,安世半导体的三位外籍高管居然主动当“内应”,向荷兰政府“告密”说存在“技术转移风险”,这简直是里应外合的明抢。 荷兰人给出的理由更是荒唐,说什么“依据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维护供应链安全”,可这部法律自1952年制定以来从未用于外资管控,如今却成了剥夺中企资产的工具。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美国在背后撑腰,9月29日美国刚出台“股权穿透制裁”规则,荷兰第二天就动手,时间卡得比钟表还准。 但荷兰人算漏了两件事:一是安世半导体的“命根子”在中国,二是中国反制手段的精准度远超他们想象。 安世半导体在广东有全球最大的车规级芯片封测基地,产能占全球70%以上,而荷兰本土工厂只能生产基础元件。 中国商务部10月4日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在华生产的功率器件实施出口管制,这招直接掐住了欧洲汽车产业的脖子。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测算,要是安世的芯片供应中断三个月,欧洲新能源车产能得掉15%,大众、宝马这些车企的生产线都得停摆。 更绝的是10月9日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明确将“芯片生产设备”纳入管控范围,而荷兰ASML的光刻机生产恰恰离不开中国稀土。 这等于告诉荷兰:想卡我们的脖子,先看看自己的光刻机还能不能转得动。 闻泰科技也不是吃素的,早就留了一手,收购安世半导体后,他们将80%的半导体产能转移到国内,在上海临港建了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还和清华大学合作攻关SiC(碳化硅)技术。 荷兰冻结令一下,闻泰马上启动“去荷兰化”生产,把原本在德国、英国工厂的订单转到中国,靠着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不仅稳住了特斯拉、三星这些大客户,还把交货周期缩短了20%。 更有意思的是,闻泰一边打法律牌,一边打舆论牌,不仅聘请国际律所上诉至荷兰最高法院,还通过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声明,把荷兰“滥用国家安全概念”的行径公之于众,连欧盟内部都开始质疑这种做法的合法性。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西方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恐惧,从华为5G到大疆无人机,再到现在的车规芯片,西方总能找到“国家安全”的借口打压中国企业。 但他们忘了,在全球化时代,产业链是相互依存的——安世半导体2024年营收147亿元,其中60%来自欧洲市场,如果荷兰真把事情做绝,最终损失的不只是中企,还有欧洲车企的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今非昔比:2025年前三季度,国产光刻机订单增长47%,车规级IGBT芯片国产化率突破30%,就算没有安世半导体,中国也能在成熟制程领域自给自足。 荷兰政府这步棋走得太臭,表面上抢到了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实际上却把自己推向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欧洲汽车企业怨声载道,ASML担心稀土断供影响光刻机出口,就连美国盟友都开始质疑这种“单边霸凌”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慕尼黑协定”。 而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关键技术领域,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荷兰人的“明抢”只会成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催化剂。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已经用布局和反制给出了漂亮的答案:想拿走我们的成果,先问问14亿中国人答不答应!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