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将达成实质性协议!外媒援引专家观点表示,但美国要拿到需要的东西,都需要付出代价。10月10日,外媒援引专家的观点表示,中国如今的谈判姿态已大不相同,更擅于运用手中的筹码如关键矿产和购买美国大豆换取关税调降,美国跟中国要任何东西,都必须付出代价,这让双方更难找到方案。 中美谈判桌上的风向早变了,中国不再是被动应对的一方,手里攥着的关键矿产和大豆采购权,成了实打实的谈判筹码,美国想要拿到自己急需的东西,不付出点关税让步的代价根本行不通。 这背后可不是空口白话,全是数据和现实堆出来的底气,先看关键矿产这块,美国想搞新能源转型、造芯片,绕不开稀土、锂、钴这些“工业维生素”,而这些东西的命脉偏偏捏在中国手里。 不是说中国的矿石储量全球最多,而是中游的加工精炼环节几乎被垄断了——全球稀土加工的87%、锂加工的78%、钴加工的65%都攥在中国手里,就连铜和镍的精炼产能也占了全球四成左右。 国际能源署更直接,说20种能源相关矿产里,中国在19种的冶炼上都排第一,平均市场份额能到70%。 美国不是没想过摆脱依赖,跑去本土找矿,比如芒廷帕斯稀土矿,可从发现到投产平均要29年,光重新开发就得等10年,劳动力成本还高得离谱,分离厂工人时薪54美元,是中国同行的好几倍,算上环保评估、社区诉讼这些成本,简直是赔本赚吆喝。 跟澳大利亚、加拿大签的合作更像是画饼充饥,那些矿就算挖出来,也得运到中国加工,毕竟全球超过一半的锂、镍、钴精炼产能都在中国,北美总共才9家铜精炼厂,中国随便一拎就是60多家,这供应链根本没法短时间重建。 美国能源部自己算过,重建完整稀土供应链得花10年、砸3000亿美元,可新能源的需求不等人啊,到2030年锂的需求量缺口能到一半,芯片制造需要的稀土元素又离不开中国加工,急着转型的美国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拿捏主动权。 再说说大豆,这可是美国农民的“命根子”,而中国恰恰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手里的选择权大得很。 2023年前9个月,中国从巴西买了5487万吨大豆,从美国才买了2008万吨,差了整整两倍多,这就是价格说了算的硬道理。 美国大豆本来就比巴西、阿根廷的贵,关税一加更是雪上加霜,艾奥瓦州的农民算过账,大豆每蒲式耳得卖到10美元以上才有钱赚,可受关税影响,价格动不动就跌到9.77美元的盈亏线,不少农户都开始改种玉米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大豆出口一半都靠中国市场,价格对谈判消息敏感得很,前阵子中美经贸会谈的消息一出来,大豆价格立马从10.31美元涨到10.66美元,足见中国市场的分量。 去年中储粮一笔60万吨的美国大豆采购,就被外媒说成“给美国农业出口带来希望”,要知道这只是中国庞大进口量里的一小部分,2023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都快到1.05亿吨了。 美国农民急得直跺脚,农机销量跌了40%到60%,可中国根本不愁买不到,巴西、阿根廷巴不得多接订单,甚至乌拉圭、巴拉圭都在抢市场,美国要是不松口降关税,中国买家凭什么放着便宜的南美大豆不买,非要选贵的美国货? 这两样筹码一叠加,中国在谈判里的腰杆自然硬了。美国想要稳定的关键矿产供应,就得在关税上让步 想让中国多买大豆救农民,还得在关税上让步,之前不是没有先例,早几年中美农企签1200万吨大豆采购协议,背后就藏着贸易条件的交换,现在不过是筹码更清晰、姿态更坚决。 美国那些所谓的“供应链多元化”,说穿了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本土开采周期长、成本高,盟国的产能又跟不上,新能源转型和芯片制造等着矿产救急,农民等着大豆销路活命,哪一样都等不起。 中国刚好掐住了这些要害,谈判时自然不用再迁就,你要你的资源,我要我的关税优惠,等价交换,少一分都不行。 国际能源署都看得明白,到2035年关键矿产冶炼的集中度也就降到82%,中国的主导地位根本动不了,美国再急也没用,毕竟筹码在别人手里,想拿东西就得按规矩来,这就是现在中美谈判最真实的逻辑。 上面的分析结合了关键矿产和大豆领域的核心数据与案例,顺着你的观点展现了中国的谈判底气,你若觉得某部分可再深入,或需补充其他案例,欢迎随时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