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变天了?马斯克再次严正警告,他说:“如果未来爆发大国战争,美国会在未来战争中落败。” 美军上将继续追问:“那我们能打败中国吗?” 马斯克毫不避讳地说:“美国永远也无法打败中国,这连小学生都知道!” 马斯克给美国发出一个严重警告,他说如果美国不在武器方面做出重大改变,那在下一场战争中可能会惨败。 马斯克说 “美国会在大国战争中落败”,背后藏着对美国工业能力的担忧。现代大国战争拼的不仅是武器先进程度,更要看工业产能能否支撑长期消耗 —— 二战时美国靠年产数百万辆坦克、数万架飞机的工业实力碾压对手,可现在的美国早已不是当年的 “制造大国”。 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从 1965 年的 28% 降到 2024 年的 8.4%,汽车、钢铁等传统工业大量外迁,连很多军工产品的零部件都得依赖进口。 比如美国 F-35 战机的发动机涡轮叶片,有 30% 的原材料来自中国稀土;“福特” 号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核心芯片依赖中国台湾生产。马斯克曾在内部会议上吐槽:“现在美国想快速扩大军工生产,连合格的零部件供应商都找不齐,真打起来,武器坏了都没法及时修。” 而他直言 “美国永远无法打败中国”,更看重的是中国的综合实力和战略纵深。从工业产能来看,中国制造业占 GDP 比重达 26.8%,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光是汽车产量就占全球 30%,钢铁产量是美国的 7 倍,要是转入战时生产,能快速供应海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 在科技领域,中国在 5G、量子通信、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已经实现对美国的 “部分超越”—— 中国的东风 - 17 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能达到 10 马赫,美国目前的反导系统根本无法拦截;中国的量子卫星 “墨子号” 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量子通信,美国在该领域还处于试验阶段。 马斯克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曾说:“中国的发展速度超出很多美国人想象,他们在关键领域的突破,已经让美国失去了‘绝对优势’。” 美军内部的问题,也是马斯克判断的重要依据。美国军费虽然常年全球第一,2024 年高达 8860 亿美元,可这些钱很多没花在 “刀刃” 上 ——F-35 战机项目总耗资超过 1.7 万亿美元,却因软件缺陷、零部件故障等问题,妥善率长期低于 60%。 “朱姆沃尔特” 级驱逐舰原本计划建造 32 艘,最后因技术不成熟、成本超支,只造了 3 艘就草草收场。反观中国,军费使用更注重 “性价比”,在高超音速武器、无人机、航母等领域的投入,都快速转化成了实际战斗力。 马斯克曾和美军将领交流时提到:“美国军费像‘撒胡椒面’,看似多,实际能形成战斗力的不多;中国则是‘精准投入’,每一分钱都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 “战略纵深” 和 “全民动员能力” 是美国无法比拟的。中国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有足够的空间分散工业和军事设施,就算遭遇攻击,也能快速转移生产能力。 而美国本土远离战场的 “地理优势”,在现代远程武器面前早已失效 —— 中国的东风 - 41 洲际导弹射程达 1.4 万公里,能覆盖美国全境;轰 - 6K 轰炸机携带巡航导弹,也能对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形成威慑。 马斯克在论坛上补充道:“大国战争不是‘打游戏’,比的是谁能扛住消耗、谁有更坚定的意志,中国的战略纵深和凝聚力,是美国不具备的。” 当然,马斯克的警告也不是 “唱衰美国”,更多是想提醒美国正视自身问题。他多次呼吁美国 “重新重视制造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甚至提出要在德州建设 “军工制造园区”,整合本土供应链。 可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的工业空心化、政治极化等问题积重难返,短期内很难改变。这次他在国防论坛上的直言,或许能让更多美国人意识到,“中国不是‘能随意打压的对手’,而是需要平等对待的‘战略伙伴’”。 现在马斯克的言论还在持续发酵,美国政界有人批评他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也有理性声音认可他的判断,认为美国确实需要 “清醒过来,正视差距”。 不管争议如何,有一点越来越明显: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美国想靠 “军事威慑”“科技封锁” 来压制中国,已经越来越难,而马斯克的警告,或许正是对这种现实的 “直白注解”。 中国一直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好欺负。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面前,我们绝对不会退缩半步。希望美国某些人能听进马斯克的这番话,别再做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不然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信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