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人丢大发了!9月29日,南京开往长沙的高铁上,一女子乘坐期间,被邻座男孩用脚踢

史太郎呀 2025-10-06 19:18:29

丢人丢大发了!9月29日,南京开往长沙的高铁上,一女子乘坐期间,被邻座男孩用脚踢了1个小时,女子忍无可忍,便在平板上写下:“我讨厌小孩,不要碰到我”,谁料,男孩父母看到后,竟效仿女子的做法写下:“我最讨厌没有素质的人”,并让男孩大声念出来,网友:父母的素质决定孩子的高度! 9月29日,一个小男孩上车后就开始用脚踢前排座椅,旁边的女乘客硬是忍了整整一个小时,实在受不了了,女乘客拿出平板电脑,在屏幕上打了几个大字:我讨厌小孩,不要碰我,管不住别带。 这本来是无声的抗议,谁知道孩子妈妈看到后火气更大,她也掏出设备,写下最讨厌没有素质的人,看不惯就滚,还让孩子对着女乘客大声念出来,车厢里瞬间炸锅了,女乘客当场被气哭,最后乘务员赶来调解,给她换了座位才平息风波。 这事儿在网上传开后评论区直接炸了,有网友说:孩子踢座位一个小时,家长视而不见还有脸说别人没素质,也有人觉得女乘客的做法太激进:有话好好说不行吗,非要写大字报。 其实高铁上因为孩子吵闹引发的矛盾还真不少,前段时间哈尔滨出发的一趟高铁,有位高女士提醒家长管管吵闹的孩子,结果家长回怼:你没孩子就该理解,管不住你去静音车厢,另一趟车上家长更直接:管不住你只能忍着。 不光是高铁,飞机上也有类似情况,吉隆坡飞武汉的航班上,一个婴儿哭了很久,有乘客忍不住喊了句管好孩子,孩子妈妈当即回击:有本事一辈子别生孩子,事后她解释说当时太着急话说重了。 这些事情背后其实反映出一个老问题,公共场合里,孩子的行为边界在哪里。 有育儿专家分析,3到6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期,确实很难长时间保持安静,但这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放任不管,孩子踢座位、大声吵闹,家长第一时间应该制止,而不是等别人提醒才反应过来。 家长在公共场合的表现,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当家长选择对抗而不是道歉时,孩子学到的是我做错了也没关系,爸妈会帮我怼回去,这种教育方式长远看对孩子成长极其不利。 有网友建议设立儿童车厢,把带孩子的乘客集中安排,12306客服回应说,目前还没有这项服务,但会把建议反映给相关部门研究,不过也有反对声音认为,即便有了儿童车厢,也不能成为熊孩子天堂,基本的公共秩序还是要遵守。 其实解决这类矛盾并不难,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出门前给孩子准备些小玩具、绘本或者平板电脑,路上无聊了有东西打发时间,如果孩子确实吵闹主动向周围乘客道歉,大部分人都会理解。 被打扰的乘客也可以换个方式沟通,比如先跟孩子互动一下,夸夸他的衣服或玩具,再委婉地请家长帮忙,这样既不伤和气效果往往还更好。 公共空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孩子天性活泼可以理解,但家长有责任引导,乘客需要安静环境也合理,但表达方式可以更温和,大家各退一步出行才能更舒心。 毕竟谁也不想在本该轻松的旅途中,因为这些小事闹得不愉快,与其互相指责不如多点包容,让高铁车厢成为展现文明素养的窗口,而不是矛盾冲突的战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 阅读:1
史太郎呀

史太郎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