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院士为地衣写16万张“身份证”!曾是全国唯一研究者,踏遍珠峰南极 全国曾只有1人研究的专业有多寂寞?94岁的魏江春院士最清楚。他是中国地衣学奠基人,当年接手时,国内连份系统的地衣记录都没有。 1958年他被派往苏联学地衣,回国后就成了“独行侠”。背着铺盖卷、揣着干粮,带着锤子凿子闯深山,30多个省份的数百座山都留下过他的脚印。 1964年除夕,别人阖家团圆,他却在苍山雪地里爬了一整天。黎明出发,啃着干粮登顶,蹲在地上用放大镜找地衣,直到天黑才下山,孤身住进小旅馆。 危险更是家常便饭。在秦岭遇浓雾迷路差点被雪困,在梵净山摔得骨折,还曾撞见蟒蛇和野猪群。叔父见他穿褪色工装,竟以为他在干苦力活。 去珠峰科考时,早上醒来嘴都张不开,舔一下就脱皮渗血,他还开玩笑说是“涂了唇膏”。就是这样,他采到了世界新种“珠峰石耳”。 数十年奔波,他建起亚洲最大地衣标本室,16万号标本让这些微小生命有了“传记家谱”。更牛的是,他首次提出“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用生物结皮固沙。 这想法源自意外发现:治沙的灌木死了,底下的地衣结皮却能固沙。他研究出人工培育技术,一年就能形成结皮,为治沙提供了新思路。 后来他还破译了世界首个地衣真菌全基因组,带出一众学生,把冷门学科做成国际一流。如今94岁,他还在实验室里继续探索。 所谓大师,就是把别人眼中的“无用”做成“大用”。魏江春用一生填补空白,那些踏遍山河的脚步,藏着最动人的科研坚守。 这份寂寞里的执着,才是真正的国之底气。从0到1的突破从不是偶然,而是把一生献给一事的纯粹与坚持,这样的先生,值得所有人致敬。
最近亲戚圈里出了一件大事,实在太过于离奇,让网友百思不得其解。
【16评论】【12点赞】